铁矿石价格与中日博弈


近日有朋友从南美考察归来,谈到南美资源丰富,但很多是日本投资,罕见大额中国投资,但一些中国小商人的廉价商品和长时间营业已经开始招来当地抵制,要求立法禁止商家周末营业。想来也是悲哀,日本人控制资源赚着大钱和当地人的尊重,我们赚点苦力钱还要看人脸色!铁矿石谈判恐怕不是单纯的商业利益之争,也格外显得凶多吉少。
  说这些不是激起各位的仇日情绪又开始四处叫骂,相反,是希望我们更多内省,更多谦卑。日本六、七十年代高速发展,因为知道自己资源匮乏的劣势,所以大量投资介入上游资源领域,保障自己供应的同事可以防范竞争对手,最终形成今日的有利地位。中国八十年代开始高速发展,至今二十多年,不论是经济管理部门、研究机构乃至各大企业,对中国所需资源的中长期增长难道没有过预见吗?如果说没有预见,肯定很多当事人不承认,如果说已经预见到了,二十多年间不乏石油、金属等矿产资源处于低谷的大好时机,为什么没有早作安排呢?我们看到的是,国家一直没有科学的石油储备机制,总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直至今日连贵的人家也不买,处处受制于人后,回过头来将涨价转嫁给消费者,还满腹委屈说自己也是受害者。
  我就看法是,或者我们很多管理者并不具备应有的素质与远见,我们的研究者也缺乏足够的信用与影响力,我们的企业以大中型国企为主,更没有为企业十年或几十年以后的发展进行规划的意识,谁知道自己啥时候退位呢?(其实以偶工作中的解除,深感一个道理:国有企业根本就不适合生存)。而对于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与私人资本,至今仍种种限制与打压,很多机会不是国有企业垄断就是“宁予外邦勿予家奴”,如何成长壮大与跨国企业竞争?只好炒点房产股票,还被人满大街追着喊打!
  如果我们还是这样的领导与决策机制已经产权体制,不仅这次铁矿石谈判受制于人,今后还有更多的尴尬与羞愤的日子等着我们,我们最终,只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车间与昂贵原材料的销售市场。我们在大幅上升的出口量中出口着我们的比较优势:廉价劳力+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