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做农民的知心人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做农民朋友的知心人,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路人是新时期我党对于广大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党执政为民的真实写照。    俗话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我们只有用实际行动验证只有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才能认可我们是个好干部。基层干部每天都和老百姓打交道,工作的好与坏老百姓们看得很清楚。清人郑板桥说:衙斋卧听萧萧竹,凝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宗旨。人民期待所有的基层干部都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入到基层,扎根在基层,与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有时间多和老百姓唠点家常里短,把老百姓的疾苦和需求挂到心里,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将共产党员的形象立在百姓的心中。
    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短短的三年,驻村干部周建奎不但争取、引进各种项目十几个、累计资金400余万元,还使那个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变为省、市、县先进村。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现实生活中,有极少数干部脑子里装的不是老百姓,满脑子想的是位子、女子、票子,除逢年过节象征性地下去走走,多数时间泡在会议里,耗在酒桌上。我想,周建奎之所以能在老百姓的心中竖起一座座丰碑,肯定知道老百姓真正关心的是什么,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将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窝里,既帮助老百姓解决出行、用水等实际困难,又帮助老百姓寻找到发展之路。
    为什么现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不和谐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干部没有深入到基层,在一些地方、个别部门,领导干部下基层,成了一种应差、应付、应景,人下心不下,身入情不入。有些领导干部即便下了基层,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俯不下身子、放不下架子、弯不下腰来,作风飘浮,下基层成了秀基层,一阵风来,一溜烟去,看似热热闹闹,但收效却甚微。所以,驻村干部不但要带着感情驻村,还要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拜群众为老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齐爱憎。俗话说:情通理达。人都是有感情的,老百姓的感情是最真诚纯朴不过的。只要驻村干部少一点官味,讲百姓话,言百姓事,叙百姓情,唠百姓嗑,与群众平起平坐,平等对话,促膝谈心,老百姓自然会把驻村干部奉若神明。
    俗话说,人世间有杆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盘星。基层是干部了解社情民情的最好阵地,是干部锻炼成长的最好的舞台,也是检验干部能力和水平的最佳平台。做农民朋友的知心人,就应该像内乡县驻村干部周建奎那样,深入到基层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盼望什么,有的放矢解决群众的疾苦和困难,这样才能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才能取信于民,为人民群众所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