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集权制和行仁政思想转换为一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威权主义政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促进越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近30年来东亚一些国家经济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之一是从传统的儒家文化出发,找到了一种有别于西方自由放任式市场经济的新经济模式。儒家爱民如子、实行仁政的思想,在现代条件下的东亚社会中,发展成为实行相对集权、重视政府权力作用的“国家主义”发展模式。新的政治发展理论把这类不同于西方式的市场导向的政体称为“威权主义政权”。东方威权主义政权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发展中的较高程度的政治稳定,增强社会内聚力,制定宏观经济计划,保证社会公平与福利等。而这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在越南已初露端倪。越南自80年代中期以来,即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越共七大明确提出,越南“实行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由国家通过的法律、计划、政策及其它措施加以管理的市场机制”。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这种既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来自行调节经济运行,又注重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是比较适合越南国情的,收到了较好的成效。1991~1995年越南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2%。与此同时,越南强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搞西方多党制,注意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越南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避免了在这一剧烈转换过程中出现社会动荡、经济混乱。这一点与中国的情况是比较相似的。
2、儒家文化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亚洲“四小龙”也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力量为工业化创造和积累了必要的资金。节衣缩食,厉行储蓄,是“四小龙”强化内部积累的重要途径。而越南自1989年以来为吸引储蓄一直坚持实行高利率政策,政府按利率比月平均通货膨胀率高出一个百分点的公式来提高利率,使储蓄存款急剧增加。其储蓄率从199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上升到1994年的24%,储蓄存款从1990年的10700亿越盾上升到1995年的386500亿越盾。5年增加了34.2倍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贵的资金。
3、儒家文化是一种个性特强的文化
一个突出的优点是不排他,对于外来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这一点已为亚洲“四小”“天下之宝,一为我用”的对外开放中的“拿来主义”所证实。无独有偶,越南自1988年颁布被称为“亚洲最开明的投资法”以来,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95年底,越南已批准外资项目1300多个,协议投资额达180亿美元。外国资金、技术的大量涌入,有力地促进了越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儒家重视教育和“有教无类
机会均等”的传统在越南转化为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成为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国家、政府的政策目标。因此尽管越经济落后且经历长期战乱,但其国民受教育程度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比较高的,有一支素质较好的劳动力大军。现在,越南已形成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全民识字率达85%。越南已成为亚洲国家中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成为越南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越南的现代化进程、经济发展模式将与儒家文化发生怎样的关系,现在还难下结论但可以预料,越南会找到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也许是把市场经济的优势与本国传统文化的长处结合起来的模式。越南有可能按“国家管理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实现其现代化。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越南现代化的影响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