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存与社会科学》目录
导言:科学以及对社会的科学研究
第一章 社会初步概念的获得
第一节 社会的词源意义及概念变化
“社会”一词的字面意思
对社会的多重理解
社会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
第二节 社会从大自然中的逐步凸现
人类起源及人与动物的区别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改变
人化自然与纯粹自然的差别
第三节 社会和自然的联系
人的自然属性的永恒性
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现实环境
自觉生态的特征及人类在其中的作用
第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 社会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世界的存在状态与形式
社会运动形式的特殊性
社会活动的物质本质
第二节 社会发展有其规律
规律的一般含义
有无规律的争论
社会规律的表现及其特殊性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科学性
社会科学的特点
社会科学的现状(其成就与社会地位)(社会理论与社会技艺)
社会科学的科学性
第三章 社会的现象描述与逻辑构建
第一节 社会事实
对社会的感性认识
何谓社会事实(社会事实与纯自然事实的区分)
社会生活领域的划分
第二节 对社会行为的解释
利益驱动
行为的目的
社会意义(“社会化”之必然性)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概念谱系
社会科学学科群
社会科学概念类型(社会科学的诸多基础概念(系列、层级)解释型、应用型、过渡型)
理论构建——由概念关联再现社会实存
第四章 社会的静态解剖
第一节 社会有机体的总体结构
如何理解“社会有机体”
社会的经济与政治结构
社会的观念结构
第二节 社会之微观构成:人、家庭与社区组织
社会人的界定
家庭及其演变
社区和它的现代发展(“社区”,应理解为社会区域,现代社区概念只是其特定形态)
第三节 社会的文化
个体的条理及其获得
社会的制度及其作用
文化差异与交融
第五章 社会的动态活动
第一节 社会从局域存在到全球统一
社会变迁
前工业时期文明发展史略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新特征
第二节 社会变化的动力系统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改革、革命与科技
主体人的历史作用
第三节 社会现象之间的牵连
因果联系的特征及社会领域的因果判定
统计学规律
动力学规律
第六章 社会研究的自然科学化趋势
第一节 科学的一般特征
外部实在与理论模型
社会科学研究资料的获得(来源)
社会科学中的语境、记录和实在
第二节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可能区别
研究对象
研究法
价值中立立场讨论
第三节 社会研究中的自然科学方法
科学的观察、解释和验证
社会科学之逻辑自洽与本体一致
可操控性与实证地位(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
第七章 自然科学对社会及社会研究的作用
第一节 认识自然与人类进步
人的主体自觉及其逐步获得
人对自然的认知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第二节 脑科学与社会科学
廿一世界之作为脑的世纪
脑科学任务及人们对大脑的认知
脑科学结论对人类活动的启示
第三节 社会科学精神与自然科学精神的趋同
社会科学的精神特质
社会科学作用及其知识地位
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