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运行前瞻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与组织结构、汇率理论与政策、离岸金融制度与政策、宏观经济与世界经济等。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运行景气度显著下降,银行盈利增速明显放缓。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行能否摆脱这一局面,呈现新的态势?今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做客本期“首席观点”,他预计:受实体经济运行、货币政策调控和金融脱媒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滞后作用,商业银行仍将面临多方面的较大经营压力,整体景气度继续有所下行。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社会财富持续积累、金融服务需求巨大,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扩大,我国商业银行仍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2012年行业运行景气度显著下行

  记者:2012年,在经济增速放缓、基准利率两次降低、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动、金融脱媒持续深化和监管规范严格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行整体呈现何种态势?

  连平:2012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为17.09%,分别比前两年低了9.11个百分点和11.13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为17.44%,分别比前两年降低了16.06个百分点和11.74个百分点,预计2012年全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速会从2011年的29%下降到17.2%。

  从拉动银行利润增长的各项因素看:第一,与前两年的情况相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长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同比增长17%,带动利润增速超过17个百分点,其中同业资产合计同比增长62.83%,是各大类生息资产中增长最快的。

  第二,净息差对银行利润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弱化。在几项主要驱动因素中,银行利润增长对净息差变动的弹性最大。2012年,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并在基准利率下降和利率市场化加速等因素的推动下,呈现见顶缓慢回落的态势。因此,尽管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速与2011年大体相当,2012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还是比2011年降低了7.5个百分点。净息差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从2011年的7.59个百分点下降到2012年前三季度的1.12个百分点,是导致银行利润增速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商业银行息差有所下降的原因,一是由于年内基准利率两次降低;二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三是收益率较低的同业资产占生息资产的比重上升;四是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有所下降;五是存款结构进一步定期化。但2012年银行净息差收窄的速度慢于预期、程度低于预期,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贷款重新定价的速度要慢于存款重新定价的速度。

  第三,虽然不良贷款出现一定反弹,但信用成本因素对上市银行利润增长仍有微幅的正面贡献。2012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平均信用成本率为61个基点,仅比2011年同期略提高了10个基点。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合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516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7.59%。总体来看银行所计提的拨备,仍普遍能够有效覆盖新生成逾期贷款所可能带来的预期损失。

  第四,受经济增速下行、物价涨幅收窄、外贸增长低迷、管理层规范收费行为等因素的影响,银行手续费收入的增长受到限制。2012年前3季度上市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448亿元,同比增速只有7.45%,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手续费收入增长对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度由正转负,从2011年的2.46个百分点下降到-2.15个百分点。

  2013年行业经营压力依然不小

  记者:对于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行您有何预计?

  连平:2013年,受相关因素的滞后作用和综合影响,预计商业银行仍将面临多方面、较大的经营压力,生息资产增势平稳,净息差有所收窄,不良资产仍可能有所反弹,中间业务收入将出现恢复性增长,整体景气度继续有所下行。预计2013年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和营业收入的增速将会下滑至10%以下,净利润增速可能下降到7%~8%左右。

  第一,受我国经济增速有所回升和直接融资继续快速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商业银行资产增速仍将呈现温和增长态势。预计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速对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度约为15%,比2012年全年17%(预计数)的水平继续下降。

  第二,受2012年基准利率降低的滞后影响,2013年净息差的回落幅度将有中等幅度的降低,但由于银行自主定价能力的增强,此轮息差降幅显著低于2009年。预计2013年净息差下降幅度将在15个基点左右,并因此拉低上市银行利润增速5个百分点左右。

  第三,由于从经济增速见底到不良资产见底之间存在滞后期,因此2013年不良贷款仍存在小幅增长的压力,信用成本率难有反哺利润的显著空间。信用成本因素对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的影响可能从2012年的小幅正面拉动作用变为2013年的微幅负面作用。

  第四,手续费收入增速可能适度回升到15%~20%,预计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对盈利增速的贡献度也将由2012年的-1个百分点左右转为2013年的2个百分点左右。这一是由于2013年我国名义GDP增速预计将有温和回升,相应带动银行手续费收入“水涨船高”;二是国际结算手续费收入增速可望有所回升;三是2013年银行所承受监管规范收费行为的压力可能不会再显著增强;四是2012年手续费收入的基数较低。

  第五,成本收入比有小幅反弹压力。由于营收增速下降至10%以下,而费用增长相对稳定,预计2013年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将比2012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至32.6%左右。成本收入比因素将拉低上市银行盈利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

  2013年贷款适度增加,存款增速大致持平

  记者:2012年新增贷款规模有所扩大,贷款利率缓步下行;存款增速依然较低,未见明显回升,存款在总计息负债中的比重也有所下降。那么,您预计2013年这两个方面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连平:预计2013年信贷投放适度增加,贷款收益率下行趋稳。综合考虑以下因素,2013年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会稳定增长。首先,预计新一届政府上任将催生新的投资计划,这将带动一定规模的信贷需求,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其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即将出台,居民收入增速有望平稳增长,消费增速将稳中有升,从而带动相关贷款需求增加。再次,对小企业、“三农”、战略新兴产业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强,也将有利于信贷增长。

  但预计2013年房地产市场不会明显反转、债券融资继续加快发展也不利于贷款增长。而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小幅回升、物价可能进入新的上行周期且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容忽视,预计货币政策仍会维持稳健基调,不会进一步放松但也不会很快收紧。2013年总体信贷环境较为适度、不会过于宽松,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大幅下调也将限制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因此2013年信贷投放规模也不会明显放大。综合考虑供需两方面因素,预计2013年人民币新增贷款的目标值在9万亿元左右,但实际新增贷款可能会略超出目标值,预计实际增幅14.5%,较2011年末15.2%(估计数)的增速有所回落。贷款重定价会导致贷款收益率继续下行。但随着重定价完成,在贷款供给形势总体偏紧的环境下,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的收益率有望逐渐趋稳。

  预计2013年存款增速基本持平或者略有上升,存款成本率高位运行。新增贷款直接推动存款增加9万亿元左右。外汇占款增长有一定程度恢复有利于银行存款增长。预计2013年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将从2012年的不到8000亿元上升到1.5万亿元左右,月均1200亿元左右。银行持有企业债券会进入快速扩张时期,预计2013年将达到1.5~2万亿元左右,也会带来相应存款增加。以上三方面主要因素将会带来2013年新增人民币存款11.5~12.5万亿元,再考虑到财政存款增加等因素,新增存款达到上限的可能性很大。预计2013年新增人民币存款在12.5万亿元左右,较2012年全年的近11万亿元有明显增加,存款余额增速则在13.6%左右,与2012年末基本持平或略有提高。考虑到存款市场竞争依然较为激烈,且不排除为管理通胀预期小幅上调基准利率或是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上浮的可能,2013年存款成本率将维持高位。

  资产质量波动中基本稳定

  记者: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变动趋势如何?

  连平:从整个行业的情况看,2012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呈现“一升一平”的趋势。在不良贷款余额增长的同时,关注类和逾期贷款余额也延续了2011年起的上升态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继续上升,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可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变动趋势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

  一是融资平台贷款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并未因平台贷款治理工作的持续而受到影响,债券和信托融资市场已经成为融资平台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对银行贷款形成了一定的替代效应。预计2012年平台贷款余额将较2011年有所下降。

  二是房地产贷款质量变动不大。随着2012年二季度起房地产市场成交放大和价格反弹,新增房地产贷款乏力的状态有所改变,地产开发、房产开发和个人购房贷款增速均出现一定程度回升。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的小幅走低并未对贷款质量造成实质性影响。

  三是局部地区和少数行业企业风险有所显现。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一些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成为不良资产发生的重点领域,尤其是部分沿海地区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引起了行业的重点关注。

  2012年三季度以来,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增幅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显示信贷资产风险在经过较为集中的释放后,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暴露。2013年,在宏观经济趋稳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也将趋缓,预计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长700~900亿元,不良贷款率将保持在2012年末水平(即0.95%~1%之间),全年维持“一升一平”的格局。

  未来房地产贷款、政府融资平台和小微企业等特定领域贷款的走势仍是决定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其中小微企业等特定领域贷款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最多,可能推动不良贷款余额的继续反弹。总体来看,控制特定领域贷款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短期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房地产和平台贷款则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走势的关键因素。

  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

  记者: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给商业银行运行带来了哪些影响?

  连平:2012年,央行在降息的同时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进入实质性提速阶段。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将会继续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顺序渐次推进,仍将较为谨慎。同时,在深化债券市场建设、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利率传导机制等配套制度方面将有实质性动作。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产生全面和深远的影响。一是存贷利差收窄。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全部放开后,预计银行存贷利差会迅速收窄,估计最终有100个基点左右的下降空间。二是经营风险加大。风险偏好上升,信用风险会增大;利率波动频繁,利率风险上升;存款趋于不稳定,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增加。三是定价能力亟待提高。在存、贷款利率上、下限逐步放开的条件下,银行特别是小型银行的定价能力仍显不足。四是业务模式转型压力增大。在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式、业务模式和内部管理都亟待转型。

  商业银行将从以下方面加以应对:第一,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信贷结构,提升零售贷款占比;调整资产结构,提升投资业务占比;调整负债结构,提升主动负债占比。第二,调整收入结构。中间业务具有资本占用少、直接风险低、创新空间大等特性。商业银行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第三,调整客户结构。调整信贷结构、降低批发业务占比、提升零售贷款占比要求客户结构也随之调整。商业银行将降低大型企业客户占比,大力拓展中小型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第四,尝试开展综合化、国际化、专业化经营。资产规模较大、资本实力较强的大型银行将尝试开展综合化经营,有条件的银行将适度开展国际化经营,商业银行还从市场定位、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推进专业化经营。第五,着力提升定价管理、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以内部管理转型来支撑业务模式转型。

  作为转型重点的小微业务风险有所加大

  记者:2012年,银行业积极主动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业务模式也有创新。对于其未来发展,您如何看?

  连平:过去的一年里,国内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在小微业务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国有银行也纷纷加大对小微企业业务的关注和投入,形成了几种典型的业务模式。综合不同发展模式得出,推动小微业务快速、良性发展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切实将小微业务作为全行战略性重点;二是合理界定客户边界,采取专业化的业务组织模式;三是构建独立的风险管理架构和有效的审批系统;四是采用区别于大公司业务的风险管理技术;五是综合开发客户资源,充分挖掘客户价值;六是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激励机制。

  2013年,小微业务仍是商业银行转型的战略重点之一,将成为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盈利的重要增长点。从风险角度看,小微业务的信贷风险短期有所上升,但长期风险调整收益率相对较高。商业银行小微业务风险管控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网络创新型小微金融模式有望进一步发展。 (记者 姜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