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工业中的维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等诸多领域,也被称之为新材料的“宝库”,是各国科学家、材料专家最为关注的一组元素,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元素。
然而,了解大宗商品的人都知道,其实稀土元素根本谈不上特别稀有,比如铈、镧等元素,反而属于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元素。不过,要找到储量足够、适合商业开采的17种稀土元素矿藏,尤其是重稀土,仍是件难事。
何谓重稀土?根据稀土元素间物理化学性质的某些差异和分离工艺的要求,学者们往往把稀土类元素分为轻、重两组或者轻、中、重三组,镧、铈、镨、钕、钷、钐、铕7个元素为轻稀土元素,亦称铈组稀土元素,钆、铽、钬、铒、铥、镱、镥和钇等9个元素为重稀土元素,亦称钇组稀土元素。
在日常生产中,这些轻重稀土都有各自重要的作用。例如轻稀土元素钕和重稀土元素镝用于制造风力涡轮机和电动车辆中的永磁体,重稀土元素铕、铽和钇用于制造平板电子产品和节能灯泡,这些领域预计将出现强劲的需求增长。
如此说来,轻重稀土都是同样重要的,为何非要给它们来个评判呢?
2011年,由于稀土需求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加上中国削减出口限额导致供应减少,稀土市场出现了泡沫,很多人对这些稀土元素的稀缺性出现了担忧,继而因短缺的担忧而引发了囤积,使系统价格一路飙升,并抬高到了难以维系的水平。
从那之后,在国际市场上,稀土价格转向大跌,部分品种甚至暴跌90%之多。关注稀土交易的专业刊物《工业矿物》刊登文章称,最重要稀土品种的价格单是在去年就下跌了50%至70%不等。然而,这些并不会难倒那些矿业公司,他们仍然希望在这些稀有原料的战略重要性上做些文章。
目前,中国占逾全球稀土供应量的90%,而不可否认的部分原因在于生产的混乱和不注意环保。但仍然有一些矿商在试图开发稀土项目,以满足在中国境外、尤其是日韩等国的稀土需求。
不过,该领域的一些主要公司在去年,是并不舒坦地度过了那12个月的。在商业化开采稀土矿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的莫利矿业公司和Lynas,这去年的处境极为糟糕。莫利矿业公司的股价在12个月里累计蒸发近60%,在经历了一系列运营和财务困境后,公司首席执行官于终于最近辞职了。而澳大利亚的Lynas股价累计损失逾40%,其在马来西亚的加工厂项目因在当地遭遇反对而延期,令公司业绩受到了拖累。
并且,面临问题的不仅仅限于这两家公司。因为一条供应链并不需要几百家公司争相开发项目,目前有45个进入开发后期的项目,但估计有超过7、8个项目在几年后无法存活。加之稀土在最终产品中的使用量很低,市场规模较小,这些都会对潜在矿商造成限制。预计到2020年,全球稀土需求量将从去年的11.5万吨增长到20-24万吨。
不景气的股市也对该领域的初级资源企业构成压力。所谓初级资源企业,指的是从事勘探和早期开发的公司。业界认为将有多达500家小型勘探公司在未来12个月内倒闭,除非它们能够提高募集股本的能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筛选出长期前景更看好的稀土矿商,轻重稀土就会在市场上出现差异,投资者和分析师更愿意将眼光投向稀土元素中更为稀缺“重稀土”的生产项目,因为它们的供应不足局面预计将持续到2018年。
莫利矿业公司和Lynas似乎将能够满足轻稀土元素的需求,而其他矿商(如加拿大的Iamgold)可能很快将在一处现有矿藏生产副产品。与之同时,Quest在魁北克的Strange Lake项目、Tasman Metals在瑞典的项目、Matamec Explorations和阿瓦朗稀有金属(Avalon Rare Metals)在加拿大的项目以及Alkane Resources在澳大利亚的项目,都是最接近投产重稀土的项目。
然而,大多数富含重稀土的矿床是含有此前从未加工过的含稀土矿物,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矿业公司才能找到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但就部分项目而言,其生产成本可能会高于产品的价值。
而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新技术或替代材料将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生产商对稀土的使用,尤其是如果稀土价格重新走高的话,这对矿商而言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能够解决重稀土加工难题、与最终用户敲定投资或购买协议的公司,或许将更被投资者看好。
相较于以前的情况,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投资者越来越清楚轻稀土和重稀土的各自利弊,以及哪些品种才是真正重要的品种。同时,投资者也需要明白,稀土的最终市场规模都很小,归根结底,可投资公司的在数量上超过了市场的需求,投资也是要仔细分辨的,不能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