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版)公布了2013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排行榜榜单。互联网公司表现最为亮眼,阿里巴巴继2011年后再度当选冠军。百度、腾讯、京东商城分别占据第2、6、7位。成立仅3年的小米科技首次入围,排名第11位,成为本榜单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上榜公司。
最近三年,小米可谓光彩夺目,但是,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对小米的发展轨迹持怀疑态度。最近,萦绕在脑海里的一个疑虑越来越挥之不去,那就是,小米神话什么时候谢幕?
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疑问,我简单说一下我的几个理由。
第一,资本运作必须以实业为基石
天使投资人雷军创办了小米,注定了小米从诞生那一刻开始就会把小米当做一个资本运作的载体。三年来,小米学习苹果的“饥饿营销”倒是闹得轰轰烈烈,但小米的研发和生产呢?这是小米的不幸,还是雷军的不幸,或者是资本市场的不幸?
第二,长期发展的企业不能靠一个“概念”而生存
这么多年,中国诞生了多少高科技概念,但又创新了多少实实在在的高科技产品呢?正如郎咸平教授所说,中国很多高科技公司,实际上是科幻公司。这个判断会不会印证了小米“科技”呢?
第三,小米是一个“大跃进”的产物
纵观这些年发展迅猛的公司,无一不是在冲撞最基本的商业逻辑,但“幸运”的是,这些公司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轰然倒塌,比如三株、托普、德隆……这些企业在当时同样得到了很多荣誉以及企业界和学术界的追捧。小米这三年的发展实在太迅猛了,尤其是背后的资本推手给了它强劲的动力。
第四,资本市场的估值说明不了什么
前段时间,小米在资本市场被估值100亿美元。短短三年的时间,小米估值翻了36倍。我们姑且不说这100亿美元的估值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小米的价值,但即便是,100亿美元又怎样?诺基亚巅峰时候市值达到1 100亿欧元,4年后,却以55亿欧元“贱卖”给微软。
今天的小米,会不会已经达到了它的巅峰状态?三年以后,小米会是什么样子?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