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对夏业良的340多条批评意见不是捏造的?


北大学生对夏业良的340多条批评意见不是捏造的?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3年10月20日
10月19日,本人从北京大学新闻中心的新浪微博上看到北大《关于对夏业良终止聘用合同的说明》,当即撰写、发布了《北大解聘夏业良的说明,有两处不严谨》。
北大在《关于对夏业良终止聘用合同的说明》里说:
从2006年以来,学院持续收到学生对夏业良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工作态度等有关教学工作的批评意见多达340多条。
 
2006年到2012年,六年的时间里,学院持续收到学生对夏业良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工作态度等有关教学工作的批评意见多达340多条,那就相当于每年56条,每周1条多。
看到北大学子如此密集地、有勇气地对夏业良提出批评意见,我有以下思考:
一、人民网上有关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总经理”刘佑锟等人涉入的三一“行贿门”的真实性的网络调查数据,2012年3月24日由2653票篡改为21票了;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曾在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伪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偏信其伪证,把2002年8月7日——2002年10月30日期间里的连续旷工的天数错算成了80余天。人民网上的数据能篡改,法院的审理能出错,北大所说的学生对夏业良的批评意见,是真的吗?不是捏造的吗?
二、340多条批评意见来自多少位学生?是来自极少数学生的批评意见,还是来自大多数学生的批评意见?六年里,这340多条的批评意见是如何分布的?是先多后少,还是先少后多?北大经济学院做过相应的统计和分析吗?是否做过相应的统计和分析,能体现出北大是如何管理教师的。
三、2006年12月4日,厉以宁表示:中国8%的经济增长率还能保持15年以上。2006年12月6日,厉以宁又表示:我国8%以上的经济高增长率可以维持到21世纪第一个25年。对于厉以宁的上述表示,本人2006年12月7日撰写、发布了《厉以宁是不是在信口开河?》,公开提出了质疑;事实证明,本人的质疑是正确的。北大的学生对夏业良提出340多条批评意见,那是有勇气的表现,那么,对厉以宁的上述信口开河,北大学生也有勇气提出质疑了吗?
四、北大学子曾向我国某位国家领导人汇报过取得的进步,而这位国家领导人今年4月7日在博鳌论坛的演讲中把“引擎”、“摒弃”、“迸发”错念为“引敬”、“拼弃”、“并发”,10月3日又在另一次演讲中把“摒弃”错念为“拼弃”。对于这位国家领导人不规范的讲法,汇报过自己进步的北大学子,也有勇气反映和提醒吗?
五、2013年9月11日,对于北大贺卫方2013年9月9日散布的一条错误言论,本人撰写、发布过《建议北大纪委对违规的贺卫方进行严处》一文,也将此文发给国家信访局、北大等。如果夏业良也有类似贺卫方的错误言论,北大也可以依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北大的有关制度,对夏业良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