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已知道,将于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全天下还不太清楚的是,“全面”有多全,“深化”有多深。已闻雷声大得很,未知雨能下多猛。
据从核心机构了解到的情况——或者按惯例也不难猜出,改革方案目前已初步拟出,正处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当中。
外界也在纷纷掐算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其实,明智的政治分析师不会把话讲太满太精确。该来的不一定马上来,以为不可能的,有时还真发生了。
具体进程或难逆料,大体格局倒是可以想象。正如总理所言经济运行的上下限,未来的改革全局也有其区间尺度。
——经济运行的上限与下限。这本身就是改革空间的一个制约因素。经济下行之际,稳增长的特征会相对明显,并优先推进不防碍乃至有助于稳增长的改革举措,如开放民营银行之类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改革。
——中国特色与国际通则。根据近来有关定调和动向,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特色大方向不会动摇,但行政体制领域的重拳已然出击,大幅取消和下放审批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坚持市场化取向。
——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精神。两方面都得到强调,在改革方法论上,从上到下部署的试点可能越来越多,如上海自贸区,既体现中央意图,保证中央的掌控能力,又发挥地方和市场的积极性主动性。
——执政地位与局部利益。执政地位为任何执政党的底线,包括不容许内部人控制危及整体。如腐败问题被提到党的生死存在高度,切除毒瘤已属急务。破除部门审批利益等放权让利式改革亦有相当空间。
——基本定型与全面深化。现行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等基本框架已成形,推倒重来绝无可能,“全面深化”或主要表现为对现行框架的优化完善,对既定方针的贯彻落实,对模糊地带的廓清突破。
一言以蔽之,改革的上限是不失控,下限是不停步。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不要空想,也不致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