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对于中信集团定位和使命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彰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中信集团要深入思考自身在践行中国梦中的定位和角色,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一、中信集团应定位于在市场经济中参与竞争的商业性国有企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是国家作为出资者并依法拥有资本及其权益的企业,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国有企业是在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上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后,中国基本上没有了私营企业,到改革开放之初,绝大部分企业都可以被认为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企。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和发展,1993年我国颁布了《公司法》,企业基本上是按照《公司法》注册成立,以资本为纽带,并未刻意贴上国企或非国企的标签,只是根据出资人不同来判断国企和民企。英美法系国家没有统一的公司法,企业一般按各州或各地区的公司法设立。大陆法系国家虽有全国统一的公司法,但西方国家的经济结构以私有制为基础,国有资本一般并不按照公司法设立企业。在西方国家一提到企业,就是私有企业或民间企业,国有企业一般作为特殊目的的公司为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结构及国有企业的概念越来越被西方的经济界和学者所关注,也引起许多争论和误解。比如与民企竞争的不平等性、对一些行业经营的垄断等等,有的国外企业家甚至认为中国的国企到海外投资不为追求利润,只为获得资源。

  厘清国有企业的作用和功能十分必要。我理解,从企业功能的角度划分,我国的国有企业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如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国企;二是承担国家安全保障的企业,如军工、电信等领域的国企;三是商业性的国企,业务涉足竞争性领域,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中信集团的业务涉及诸多行业,属于商业性的国企,这是根据中信集团设立的历史背景形成的。

  二、中信集团服务国家改革发展的特点

  中信集团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邓小平同志亲自支持下,由荣毅仁同志创办的。小平同志倡导创办中信的初衷在于,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设立改革的试点,这就决定了中信的成长和发展必然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承担着这样一种历史使命,中信通过引进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按国际惯例办事,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探索走市场经济的道路,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经过34年的发展,中信集团目前已成为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化跨国企业集团,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业务范围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金融领域和基础设施、工程承包、资源能源、机械制造、信息产业、房地产、服务业等非金融领域,目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72位。

  中信集团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体现了历史的选择。但在现实中,管理中信这样行业众多、业务复杂的综合性企业,既无教科书可寻,在国内外企业中也很难找到先例,需要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前进。在公司治理上,既要加大管控力度,强化集团总部配置资源的能力,又要发挥各子公司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其内在活力,不能过多地束缚其手脚;既要深入推进改革、整合,下决心关停合并不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业务,处置无效资产,又要妥善处理员工的安置和就业等问题。在许多方面,常常会处于两难的选择之中。中信集团正是在这样的探索和选择中不断发展起来。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中信集团形成了自身发展的鲜明特点:一是勇于创新,成为一些行业的创建者和市场引领者;二是金融与实业并举,形成独特的综合优势;三是在竞争中求发展;四是诚实守信,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五是国际化程度较高,善于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建立了广泛的海外联系;六是具有较强的融资和资本运作能力;七是在发展中形成了雄厚的客户基础;八是聚集和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九是形成了以“诚信、创新、凝聚、融合、奉献、卓越”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这些特点既是中信集团作为商业性国企赖以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履行国家赋予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优势和资源。

  三、中信集团在实现中国梦中的角色和作用

  国有企业是践行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是使命所系、责任所在。中信集团要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高度来规划自身的发展愿景,弘扬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勇于创新 多作贡献”的精神,在实现中国梦中承担好以下七个方面的角色和作用:

  1、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是国有企业的基本职责,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中信集团成立以来,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国有资产大幅增值。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信集团要抓住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良好机遇,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保持稳健经营,促进科学发展。

  2、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信集团的业务领域非常广泛,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天地。既要发挥金融业务门类齐全的优势,持续推进金融综合服务,增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又要把握好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发展有核心竞争优势和良好前景的实业投资业务,实现金融业务和实业投资业务相互促进。

  3、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经验。当前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日益提高。中信集团要适应国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推动商业模式、经营管理和产品服务创新,探索和建立综合性企业集团持续健康发展的管控模式。

  4、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中信集团是最早开展境外资源能源业务的国有企业之一。近年来国际资源能源价格波动剧烈,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瓶颈日益突出。中信集团要利用长期积累的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在海外投资于资源能源领域。中信集团的国际工程业务发展迅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品牌。要发挥多元化之长,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金融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为海外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以管理输出、出口贸易和技术引进相结合推动对发达国家投资,以管理输出和技术输出相结合拓展对发展中国家业务。

  5、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优秀人才。中信集团成立以来,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集团内外众多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银行、证券、信托、基金、工程承包、装备制造、特钢、铁合金、锰矿开发、铝轮毂制造、通用航空、出版、生殖遗传以及境外投资等领域拥有一批行业带头人。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相关行业和领域造就更多领军人才。

  6、促进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和两岸交流。中信集团是最早在港澳投资和经营的中资企业之一,金融、贸易、航空、基础设施、电讯、房地产等业务具有较强影响力,与台湾企业界也保持着良好沟通与交流。要进一步扩大与港澳台工商界的交流,拓展在金融、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7、履行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中信集团多年来投入大量资源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要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履行好社会责任,重点在依法经营和诚实守信、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取得新成就,实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企业与员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信集团必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深入扎实的作风,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建设综合优势明显、若干领域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在践行中国梦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

  (本文作者常振明,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