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危机:无诚信则不立!


企业诚信危机:无诚信则不立!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诚信一直是民营企业管理者或员工畅谈不休的话题,管理者在争论中消遣,员工在顾虑中成长。但作为企业的老板,很多人在大谈扩谈诚信的同时,却私底下做着没有丝毫诚信可言的事情。可怜的是员工,可悲的是老板。
 
说到诚信,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有两个最该讲诚信的对象一是客户,一是员工。对客户的诚信在于产品和服务,对员工的诚信在于薪酬待遇和成长及发展空间。就民企而言,很多老板的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还是值得称道的,尤其是那些大型企业集团或专业公司的企业家们,他们在企业不断进阶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也赢得了客户和社会的赞誉。
 
而不按常规出牌,不讲规则和诚信的往往是一些中小企业主。中小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渐进性增长,但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将企业产品品质和客户服务承诺的兑现视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资源能力,继而随着客户对产品的信赖与忠诚,业务越做越大,企业利润越来越多。
 
但鉴于民企老板的利益驱动价值理论的不二法则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越发明显,致使企业的管理出现动荡和不安,尤其是员工的稳定性面临诸多挑战,部分优秀人才择机离职。
 
“诚信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体制中原来就有的,它需要制度的,伦理的的力量才能在企业行为中产生。它的破灭,也是因为制度、伦理力量太弱,不足以制约‘利益至上’的原始心态的无限膨胀。”我们当前的社会就是如此,我们有制度,有立法,我们也有舆论监督。可是它们起到的作用又是如何?每一根双汇火腿肠的包装上都印有QS标志,可这些标志最终没能证明产品的安全。
 
因决定事物的根本,产品质量安全和企业诚信道德终究该由企业负责,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这无可厚非。但每个企业都有负起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这便符合社会对企业制度的,伦理的约束。而且不单单如此,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口碑将会成为企业的强有力的竞争力,壮大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关乎企业命运。
 
说到诚信,其实很简单,只要民企老板按照现代企业运行规则,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来看待,讲承诺,及时兑现承诺,让企业在阳光下运行,管理者和员工的个人诚信网心智会朝着良性的轨迹发展。只要老板把员工和管理者当人才来看待,给予关爱和成长空间,建立诚信机制,用信用来经营企业和人力资源,我想,很多民营企业还是有未来的。
 
但可悲的是,很多民企老板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短视行为过大,金钱观念过重,看似员工在老板的指挥棒下工作和生活,其实老板最终还是被员工绑架了,被他自己的私利欲望绑架了,员工可以从头再来,但企业发展的回头路可不那么容易走。精明的老板尊重客户,智慧的老板尊重客户和人才。那些满嘴跑火车,随意承诺而又不兑现承诺的民企老板们,企业在做大的同时,风险也随之成倍增加,他们痛苦买单的那天也会是黑暗的。
 
当三鹿乃至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还未走出众人视野的时候,“双汇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的曝光让食品安全问题、企业缺乏道德和诚信的话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或许不禁有人会问目前企业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的问题是否是中国特色。
 
乐学网首席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表示):这当然不是。各国都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新闻见于报端,日前据韩国媒体披露,韩国第三大奶制品生产商“每日乳业”生产的牛奶被检测出含有福尔马林,原因是其使用了受污染的进口饲料。对于国外企业缺失诚信和道德,也可举出许多例证。
 
我们的质检部门并没有在造成事故前发现产品的问题,而且据说三鹿试图向人们屏蔽消息,若不是事故危害巨大,可能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不正揭示出整个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存在固有黑幕和潜规则、企业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和政府部门监管不严的问题。
 
从官到民,从消费者到生产者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了;敢于揭露企业劣迹的告发者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我也希望“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演不完的闹剧,希望这些事件能够警醒其他企业,发人深省,来重视企业道德和诚信建设,并能够推动制度和立法的完善以及整个个社会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一个组织的诚信源于它的质量专业人员。假如他们相信神话,那么整个组织便会体现出这种神话。假如他们坚持一个清楚的质量政策——‘我们确定:我们将准时地向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无缺陷的产品和服务’——这样,诚信才有机会。但是,假如他们执行的是有效的偏离控制体系,他们会鼓励人们粗心的工作;他们想方设法使用从供应商那里的到得不符合的产品,他们便会把不符合项植入生产过程中,把缺乏诚信植入到组织中。”
 
这段话来自《质量无惑》一书。在谭小芳老师来看,其内涵是:企业的生产工人和质量专业人员他们相信什么,他们的企业灌输给他们怎样的价值观,他们的企业营造了怎样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他们对待产品和产品质量的态度,如果他们坚持“一个清楚的质量政策”,他们就会认真对待他们的工作,对待产品的质量。若企业的文化崇尚诚信与承担社会责任,相信他们也会坚持诚信处事,勇于承担责任。而当我们更多的企业传递错误的价值观时,整个社会将可能进入相互欺骗作假的恶性循环。
 
或许当我们的企业找到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优良的企业文化,并灌输给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合作伙伴时,自觉的,不被强迫的,真诚的……诚信就有了机会。
 
“我们在质量专业中必须履行我们创立可信赖的组织的职责,这是将保证我们在21世纪获得成功的唯一方式……有四个行动时生产可信赖的组织所必须的:政策、教育、要求和坚持。”这或许就是我们社会诚信危机的出路,而教育就是企业要给自身以以正确价值观的觉悟,给员工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并不断坚持,像历经百年的伟大企业、公司一样,坚持弘扬他们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坚毅风骨,传承他们与社会共荣、诚信道德的价值理念。
 
 
 
面对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带来的危机,政府和企业都急需采取行动,来给自己一个机会,不要让悲剧再现。我们不能仅仅靠每年3.15晚会曝光来试图改变什么,因为一年也只不过只有一天是3.15。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诚信这不只是企业的问题,更关乎这这个民族的形象与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