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宇宙的起源的思考


 宇宙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等想要解答的谜题之一,也是现实中的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虽然说,我并不是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但也花了不少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以下的内容,是我在网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观点。我把它们稍微的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根据我目前接触、了解、并掌握到的资料,总结出了这样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当今人类社会中出现的,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们在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使用、发现、总结、并创造出来的一切事物、工具、知识、发明等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的。

第二个观点是人类社会之外的,地球大气层之内的一切事物,不管是有生命、意识形态的活着的生物,还是那些因失去生命、意识形态而丧生的生物,或者那些被我们认为不具备生命、意识形态的非生物,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不同程度地变化的。

前面提到的这些事物,有的是自然界中原本就存在的物品,比如石头、气体、水源等;有的是自然中存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的物品,比如果树、谷类作物、鱼类、鸟类等;有的是自然界中存在,但人类社会中不存在的物品;还有的是人类社会中存在,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品,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生活用具、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

这些物品,有的一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在使用,有的早已被其它物品取代。如果你想看的话,可以在博物馆、社会中、考古学家发现的遗迹等地方见到。前文中提到的“变化”,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

但宇宙呢?宇宙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的吗?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并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太少了,另一个是人类的寿命,相对于宇宙的寿命来说,实在是太短了。

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宇宙(Universe)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事件。

宇宙的寿命(年龄),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欧洲航天局于2013321在其巴黎总部公布的根据2009年发射的“普朗克”太空探测器在头十五个半月的时间收集起来的数据绘制成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推算,大约为138.2亿年。

我国现代的历史(考古)学家在前人留下来的文字资料中,发现了这样两句话: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文子·自然》)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尸子》)。 这两句话,被我国当代的部分学者认为,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宇”、“宙”二字下的定义,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独特智慧。

虽然说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并不多,不认识古汉字,也没有太高的学历,但在上学时以及毕业后,也接触过几本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书籍,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唐诗三百首》、《道德经》、《山海经》、《化书》、《周易》、《菜根谭》等。

这些书籍中,我看的次数最多,接触的时间也最长的是《道德经》。这篇文章,在初、高中的时候,就听过多次了。只是在那个时候,我并没有认真的接触、了解、思考它罢了。

我第一次认真的翻看这篇文章,是从零八年开始的。虽然说在翻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特别难以翻译的地方,但总感觉有些地方自己没有弄明白。可能是我闲暇的时间太多了,也可能是我想把这本书弄明白,或者是其它的自己说不上来的原因吧,让我在这件事上一待就是四年的时间。

四年的时间,对我这样的人来说,不算长也不算短。尽管自己的事业因为某些原因耽搁了下来,但我并不认为自己在虚度光阴。这四年来,我最大的一个收获是想明白了一句话:道是虚无,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包罗万象。

这句话,不仅使我打开了一扇门,还让我找到了自己将要走的路。同样找回来的还有自信、激情等那些我原本以为自己身上不具备或者缺乏的东西。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得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切事物的起点是它——“无”。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这句话中的“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含义,而是“天地之始”的含义;“有”,并不是“存在”的含义,而是“万物之母”的含义。

至于,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道”,其实是文章的作者对“先天地而生的可以为天地母的一物”“强为之”立下的“字”。“道”跟“无”二者是可以划等号的。“无”跟“有”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同生”的。这些观点,是我利用压缩、对比等手段从《道德经》这篇文章中得出来的。

“天地万物”这个词,从表面来看,指的是世间的一切事物。但实际上,这个词是由三个事物的组成的,分别是“天”、“地”、“万物”。前人对“天”、“地”的定义,我知道的有两个。一个是“上为天,下为地”,另一个是“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而“万物”,对应的是地球上的人们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所看到的一切具体的事物,包含了山川、河流、土壤、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鸟鱼虫兽人等。“天”、“地”,从定义上来看,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尽管能够被人们所感知,但它们不在具体的事物范围之内。

这一点,跟今天的“宇宙”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宇宙”,按现在的说法,是由众多星系构成的一个事物。这些星系的形成,并不是一天就完成的,而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因此是可以对它的形成过程划分阶段的。具体的分法如下:

第一个阶段是无生有的过程,也就是不存在到存在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汇聚的过程,是“有”向星体汇聚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星系生成的过程;等等。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起点(开始的时间),也有其终点(结束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我们是可以按照类似于历史学家对人类的文明史按照史书的记载进行的那种按时间的顺序对宇宙的发展过程进行分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