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准时
喻建国
市西中学八十岁以下的退休老师今天去青浦大观园一游,早晨七点是发车时间,可是为了等待一位早年的校长却耽搁了二十分钟才发车,在这二十分钟的最后五分钟,几乎所有在车上的退休老师都愤愤然发言:“怎么这么不准时?”而且也几乎要把矛头对准主持今天活动的退管会领导。他总是说:“她已经在路上了。”在众愤难平的情况下,迟发二十分钟的车终于发车了,只是很巧,车行
我很欣赏静安区退管会的一位领导,他对于准时视为必须遵守的法规,准时开会,准时活动,充分展现了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今天他也参加我们的活动,很准时地上车。今天一起去的另一位早年的校长在发车时间之前的四十分钟就已经到达集合地点,为的是怕在从家中赶往集合地点的长路上遇到各种难料的情况而迟到。我也是十分注意准时的,曾经把准时作为我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也怕等车耽搁,提前一小时出发,结果早到了三十五分钟。今天我们的一号车有四十多位退休教工,没人迟到,就只有这一位迟到二十多分钟的早年校长。她不仅今天迟到,上一次外出活动也迟到。
其实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她的内心中种下了“大家肯定会等她的”种子,要是她去美国,要上飞机场,会迟到吗?要是她去参加上级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她会迟到吗?
迟到就是未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参加指定的活动,在中国迟到是一项社会陋习,一直是一项顽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化的深入,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迟到已经逐步被现代人所唾弃。
在现代生活中,按照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参加指定的活动是一项经常发生的事情,在每一个现代人的生活中,从早晨起身到晚上就寝,接二连三地发生着按照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参加指定的活动。如果稍一不慎,迟到了一次,那就意味着因为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那一项活动他就脱班了,他就不能参加了。为此很可能为其带来很大的损失,有时甚至是极其巨大的损失。
在现代招蓦中,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参加指定的活动成为一项重要的基本的对招蓦对象的考察,如果这一项没有达标,其他也就不予考虑了,可见准时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准时也是现代人人格的重要组成元,所谓人格最简单明了的释义:人格就是做人的规格,做现代人就必须要有准时这一人格元,并成为个体人格必不可缺的内涵。
退休了,但是退休者仍旧在现代生活中,仍然不能对于准时有丝毫松懈,珍惜自己的时间,尊重他人的时间,这是仍然存活在现代社会中的老人不能不遵守的一条铁的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