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5 做你的知心朋友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8日 08:28 | 来源:山西日报
学习有压力,不知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当青少年被各种问题困扰时,可通过咨询寻求帮助——
2008年7月,山西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走过了4年多的发展之路,山西12355从最初仅解决咨询求助的单一模式,向队伍专业化、内容多样化的模式逐步完善。如今已有196名专家志愿者,开展了从法律维权、心理疏导,到成长指导、青少年事务、公益救助等服务项目。它已成为青少年维权更专业、更便捷的平台,但作为公益性的服务平台,资金来源的匮乏,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法律维权青少年的110
2013年1月18日,17岁的小健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山西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山西12355),他因和同学打群架,致人轻伤一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专家费建法接待了他。
费建法耐心倾听小健的述说,和他像朋友般聊天。这个从小就是孩子王的小健,甚至发生斗殴事件时,对同伴的吸引力也很高。在其成长过程中,父亲对其采取暴力管教方式的影响,在他潜意识中成为树立权威最有效的办法。
费建法认为,斗殴事件对小健来说,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境遇性的失控违法行为,只要坚持半年以上的结合家庭支持的专业心理行为训练,就能增强其自控能力,通过父母管教方式的改善,对其进行矫正,小健会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新时代青年。
像小健一样,山西12355为17名被不起诉未成年人进行了心理辅导,相关的心理辅导评估报告和社会调查报告,作为科学有效的依据,在检察机关做出是否起诉的决定或进行量刑裁判时予以采纳。
4年多来,山西12355为210名未成年被告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和社会调查,以合适成年人身份参与未成年被告人刑事审判案件20余起。
社会的多元化,让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但他们又面临着被农村和城市双重边缘化的困境,自卑、焦虑常常困扰着他们。为此,山西12355开通了 “12355新生代农民工专线”,利用QQ平台设立了“新生代农民工专席”(QQ号:800080365),在网站论坛中,开设了讨论农民工问题的专题板块,为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去年3月30日,在省城某工地干活的张军,突然被上升中的电梯安全门掉下来砸在头上。等他醒来时,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住院20多天花了近8000多元,在施工方答应他出院休养并给予一次性赔偿后,张军在妻子的陪同下,拖着未康复的身体出了院。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始终没有结果。四处求助的张军拨通了山西12355维权热线。在维权专员和公益律师的帮助下,去年5月16日,张军终于拿到了5万元的经济补偿金。
近年来,山西12355先后开展了 “就业维权普法讲座”“法制讲座进学校”“山西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起到了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作用。
“青少年法律维权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事后维权层面,要引导他们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工作人员牛丽婷深有感悟地说。
心理疏导解开心中千千结
“我今年16岁了,无法接受女朋友和我分手的事,现在茶饭不思,无心学习。”
“今年我14岁,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我觉得学习压力大,很焦虑。”
“我是大一的学生,好几天睡不着觉,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因为我有兔唇,有时感到很自卑。”
……
接听电话、回复QQ和论坛上的各种问题,是山西12355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的一部分。“只要能够帮助咨询者解除烦恼,为他们提供诉说的渠道,就能起到缓解和疏导的作用。”工作人员赵惠汝说。
大学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吴敏因为遇到困难,进而和领导发生矛盾,最终辞职,却始终无法接受此事带来的生活和心理变化。1月15日,她来到山西12355,面对咨询师陈艳珍,吴敏说:“我难以摆脱这件事带来的痛苦和阴影,朋友说我很久没笑过了。”
通过沟通和交流,陈艳珍帮助吴敏对自己进行客观地分析和认识,对事发时的心态进行了疏导,使其对自身有完整和正面的认识。咨询过程中吴敏不断发出笑声,对以前工作中发生的事件,已经有所释怀,坦言在面对困难时,没有考虑周全。她不好意思地说:“当时我的做法,其实也把领导折腾得够呛。”通过梳理,吴敏认识到,之前的认识很多都有偏差,对事物的理解也有片面之处,愿意先从小事开始做起,努力学习如何适应社会。
像吴敏一样的年青人无法排解困惑时,是山西12355这个平台给了他们希望,打开了心中的结。
时下,面对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及身边不断出现的恋爱挫折、婚姻动荡、家庭暴力、青少年成长危机等状况,许多人特别是年青一代会产生各种困惑,出现种种问题。
去年5月,山西12355、中国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山西工作站启动了 “百名婚姻家庭及心理专家志愿者社区行”活动。婚姻家庭及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社区,为人们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同时,分别在高校、社区等建立了12355工作站。
“当遇到问题又不知该如何解决,有的人甚至为此感到很迷惘时,作为公益平台,山西12355为青少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一些咨询的小问题当场就能解决,同时也让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到帮助。”做了多年专家志愿者的费建法说。
发展之路期盼资金支持
“在线咨询,由于时间的随意性,有时不能全面了解情况。”“要做好网络和地面的对接,更好地发挥维权热线的作用”……3月21日,在山西12355组织的座谈会上,省城部分心理咨询专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热线作用,献计献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山西12355已拥有196名专家志愿者,4年多来,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公益救助等各类服务5.32万人次。同时,还开展了12355公益大讲堂、12355志愿服务大篷车、“轻松备考12355与你同行”等一系列活动。但由于经费缺乏,省青少年维权服务机构发展缓慢,目前只建成省级和5个市级平台(太原、阳泉、晋中、朔州、忻州),其他市相应开通了市级12355热线。
省青少年维权中心主任张华告诉记者,省级12355服务平台由团省委直属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山西省青少年维权中心管理运行,各市12355工作则由当地团市委权益部门负责,作为专门的青少年维权服务机构,实际上没有任何经费来源,工作受到很大制约。
目前,尽管省12355平台有全面的服务方式,但平台维护和使用费用得不到保障,缺乏基础的软硬件投入,省市12355之间无法实现及时有效地对接和联动,难以形成完善的维权服务体系。由于缺乏经费,平台主要依靠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家志愿者提供服务,无法建立激励机制,影响了专业化的维权服务,而县(区、市)及农村的青少年,更是难以享受平台的全面服务。
各地财政加大对12355的支持力度,并不鲜见。上海市财政自2005年起,每年给12355服务平台提供近百万元的专项经费,团市委聘请7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12355工作;重庆市政府于2007年为12355特批2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008年市财政又划拨专项建设经费60万元;而杭州市财政于2011年专门投入了20万元的办公经费和100万元的信息化专项经费,用于支持12355的日常运转和工作创新……
“新形势下,青少年维权服务机构亟待进一步发展,建议政府公共财政将青少年维权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或设立青少年维权专项经费,使青少年公益服务机构摆脱经费匮乏的制约,更好地发挥其反映呼声、维护权益的作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张华充满期盼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