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庆:你怎么才能不愤怒
我认为,
愤怒就是因客观现实与主观期望之间的差距而产生的一种不如意、不如愿、不高兴的非沉默性(比较激烈)的情绪。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愤怒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的愤怒,一种对外界的愤怒。
对自己的愤怒,可以表现为“懊悔”、“自责”、“恨自己”。
对外界的愤怒,可以转化为“责备”和“抱怨”,甚至“骂人”的行为。
无论哪种愤怒,都是源于客观现实与自我对客观现实的期望之间的差距以及对这种差距的非理性认知。
也就是说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人才会产生愤怒。
第一个条件,存在客观现实与自我期望之间的差距。
无论一个人多么牛叉、多么聪明智慧、多么才华横溢、多么人格伟大、多么道德高尚,都有无法实现的期望,世界是不会完全随着你的意志而转移的。因此,有人把这一条极端地表述为:“一切的愤怒都是源自对自己的无能的抱怨”,换成一句老套的话就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这种差距是必然存在的,这也是大部分愤怒所以存在的前提。
第二个条件,存在一个对这种差距的非理性认知。这种非理性认知大多隐藏着“不应该这样”、“不能这样”、“这不公平”、“不应这样对我”等潜台词。按心理学家的说法,这些"不应该“本身是非理性信念。要知道量子本身就具有测不准的特性,作为复杂巨系统的人、复杂巨系统的社会变量众多、运动规律也复杂,测不准是正常的,不可预测是正常的,可决定、可预测才是特殊情况。之所以你会产生“不应该”的非理性信念,是因为你本身的认知不到位。
所以消除愤怒或让愤怒不产生的策略是:
第一、尽量缩小客观现实与主观期望之间的差距。你要么努力+不断改变策略以改进客观现实,要么及时主动降低主观期望值。这样才总是很满意,失望很小,愤怒就无从产生的根基了。
第二、既然差距已经存在了,那么尽量用合理理性的信念来认知、解释从而接纳这个差距。这就需要 把那些所谓的“不应该”、”不公平“、”凭什么这么对我“、”他怎么能这样呢”之类的非理性信念从相应的文件夹直接拖到回收箱,然后再用右键点回收箱选择”清空回收箱就OK了。
理性的信念或观念是什么呢?thinkmost试着总结了如下几条:
第一、没有什么绝对的不应该。一切的不应该只是主体的一种观念,不是一种脱离主体观念的绝对客观存在。一切的不应该都是你认为的不应该或某些人某群人共同认为的不应该。
第二、正因为这个世界不完美,才更需要我们努力让它变得完美。所以,对这个世界你有何抱怨的?你应该生发愿心让这个世界变好才对,应该引发和促进“善的循环”才对。世界越不好,越需要你的努力。世界已经不够好,难道你还要雪上加霜、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吗?
第三、别人没有义务让他们自己的行为非要符合我们的期望。人家不欠我的。
第四、就算别人的每个行为都符合你的期望值,可是这对别人一定是公平的吗?如果人家都跟你一样了,那人家还是人家吗?
第五、如果每件事情都符合我的期望,那早进入***社会(最理想社会了)。
第六、没有什么不公平。如果公平的话,或许世界不是现在这个世界。如果你抱怨老虎吃狼不公平,兔子还抱怨狼要吃它也不公平,小草还抱怨被兔子吃不公平,土壤的矿物质还抱怨被小草吸收了不公平呢?公平永远是站在某种价值观角度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
愤怒就是因客观现实与主观期望之间的差距而产生的一种不如意、不如愿、不高兴的非沉默性(比较激烈)的情绪。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愤怒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的愤怒,一种对外界的愤怒。
对自己的愤怒,可以表现为“懊悔”、“自责”、“恨自己”。
对外界的愤怒,可以转化为“责备”和“抱怨”,甚至“骂人”的行为。
无论哪种愤怒,都是源于客观现实与自我对客观现实的期望之间的差距以及对这种差距的非理性认知。
也就是说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人才会产生愤怒。
第一个条件,存在客观现实与自我期望之间的差距。
无论一个人多么牛叉、多么聪明智慧、多么才华横溢、多么人格伟大、多么道德高尚,都有无法实现的期望,世界是不会完全随着你的意志而转移的。因此,有人把这一条极端地表述为:“一切的愤怒都是源自对自己的无能的抱怨”,换成一句老套的话就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这种差距是必然存在的,这也是大部分愤怒所以存在的前提。
第二个条件,存在一个对这种差距的非理性认知。这种非理性认知大多隐藏着“不应该这样”、“不能这样”、“这不公平”、“不应这样对我”等潜台词。按心理学家的说法,这些"不应该“本身是非理性信念。要知道量子本身就具有测不准的特性,作为复杂巨系统的人、复杂巨系统的社会变量众多、运动规律也复杂,测不准是正常的,不可预测是正常的,可决定、可预测才是特殊情况。之所以你会产生“不应该”的非理性信念,是因为你本身的认知不到位。
所以消除愤怒或让愤怒不产生的策略是:
第一、尽量缩小客观现实与主观期望之间的差距。你要么努力+不断改变策略以改进客观现实,要么及时主动降低主观期望值。这样才总是很满意,失望很小,愤怒就无从产生的根基了。
第二、既然差距已经存在了,那么尽量用合理理性的信念来认知、解释从而接纳这个差距。这就需要 把那些所谓的“不应该”、”不公平“、”凭什么这么对我“、”他怎么能这样呢”之类的非理性信念从相应的文件夹直接拖到回收箱,然后再用右键点回收箱选择”清空回收箱就OK了。
理性的信念或观念是什么呢?thinkmost试着总结了如下几条:
第一、没有什么绝对的不应该。一切的不应该只是主体的一种观念,不是一种脱离主体观念的绝对客观存在。一切的不应该都是你认为的不应该或某些人某群人共同认为的不应该。
第二、正因为这个世界不完美,才更需要我们努力让它变得完美。所以,对这个世界你有何抱怨的?你应该生发愿心让这个世界变好才对,应该引发和促进“善的循环”才对。世界越不好,越需要你的努力。世界已经不够好,难道你还要雪上加霜、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吗?
第三、别人没有义务让他们自己的行为非要符合我们的期望。人家不欠我的。
第四、就算别人的每个行为都符合你的期望值,可是这对别人一定是公平的吗?如果人家都跟你一样了,那人家还是人家吗?
第五、如果每件事情都符合我的期望,那早进入***社会(最理想社会了)。
第六、没有什么不公平。如果公平的话,或许世界不是现在这个世界。如果你抱怨老虎吃狼不公平,兔子还抱怨狼要吃它也不公平,小草还抱怨被兔子吃不公平,土壤的矿物质还抱怨被小草吸收了不公平呢?公平永远是站在某种价值观角度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