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跑得最快的电视
——智能电视观察(之二)
说联想的电视“跑得最快”,不是指它的CPU牛得如何如何,七十个喇叭八十个核儿什么的。而是一个比喻,因为它刚刚得了冠军!
日前,在中国家电市场权威的“2013年智能电视产品消费者对比体验活动”中,经过消费者对8个国内外主流智能电视品牌的盲测评判,联想智能电视夺得了最宝贵的“智能体验冠军”。
这个冠军有多少斤两多大的分量呢?那就要从体验讲起。
果粉们对乔布斯的崇拜曾经引发了一个广泛讨论的问题:消费者在其他大多数时候都偏爱多样性,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们接受像苹果这样的单一化怪物?无论iPhone、iPad、iPod,还是mini,长相都一个样,操作起来也是一个样,区别仅仅在大小。看看美剧和地铁就知道,很多人是把这些东西装置齐全了的。一种严肃的观点认为,是群体心理导致了消费者对苹果的忠诚;因为勒庞曾经说过,“对群体特点起决定作用的是群体间的传染现象,它决定着群体接受的倾向,我们很容易找到传染的存在,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出解释”。
其实解释并不难:上帝偏爱简单,人类喜欢好用。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的话,那就是:体验!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之后,各个品牌推出的电视,几乎都戴着“智能”这顶帽子了。而对于智能电视来说,体验集中在什么地方呢?人机交互。传统电视的功能非常简单,承担人机交互的遥控器却很复杂,智能电视在功能上完全超越传统电视很多,要是人机交互做不好,那就谈不上对传统的颠覆。联想的语音交互做得非常好,现在已经可以解决智能电视大多数的问题,无论是找片源、还是各方面的查询内容,基本上都能解决,并且具有对包括方言在内的高识别率,四川话、湖南话什么的都能听懂,据联想智能电视中国区总经理任中伟透露,“明年会有更大的革新”,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带给消费者一个颠覆式的体验。
继电脑、手机、平板之后的,智能电视已经成为各大IT巨头竞相争夺的“第四屏”。因此,智能电视要做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必须充分兼顾与前三屏的融合。联想智能电视在多功能一体机、平板电脑和手机的多屏互动上做得也非常出色,甚至直接可以用手机做摇控器。而且,在这个扁平化的信息时代,各厂商生产的智能电视,在硬件产品的比较上,同质化非常严重,指标上你有4K他也有,屏幕的样式也都大同小异,那么体验优势就必须表现在内容上,比如在VOD这个智能电视的首要功能上,包括操作界面对内容的拉动能力、寻的能力,以及接下来的响应能力、点播速度,都至关重要。联想的3秒快播给了用户非常突出的内容体验,加上背后的40万小时内容和可持续的快读更新,成为联想此次在与竞争者的评比中傲视群雄的主要因素。
乐视、小米,始终玩的都是饥饿营销,这两家代表性成员背后,反映的是互联网企业做智能电视的通病。换句话说,他们始终把消费者当成“乌合之众”来对待。但是要知道,在各种“美食”被源源不断供应出来的环境中,饿殍战略绝不是长久之计。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在他著名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指出,“个人偏好与社会选择的本质是排序”,而排序“应具有完备性和传递性”。这一点,已经被经济学界视之为公理。引申到智能电视领域,我们可以认为,完备性就是人机交互过程中用户体验的充分落实,而传递性则通过智能电视与另外三屏的多屏互动得到表现。相比去年,联想在智能电视的量上有十倍的增长,消费者选择的理论恰恰应证了联想能够在智能电视领域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并非所有的树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就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样,能像中国这样维持30多年的高速增长并且依然保有强劲可持续能力的更是屈指可数。联想同样已经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从一个国内翘楚成长为一个国际IT巨头。在在向互联网业务全面进军的进程中,联想非常清楚游戏规则——“在任何时间都能推动增长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实际上,除了苹果,至今为止,没有哪一家企业想联想一样,将智能电视、平板、手机和电脑的融合作得如此天衣无缝。所以在这个赛场上,无论是智能电视,还是另外三屏,联想都可以根据下一步发展的需要,派作先锋和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