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慧:管理思维的七宗最!


从管理的发展历史看,人们一直都很重视管理行为、管理态度和管理理论,却往往忽略了隐藏其后的管理思维。有什么样的管理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态度,可以说,管理思维是管理系统中的根本性因素。管理者存在诸多痛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思维出了问题,发现管理思维的障碍可以为从根本上解除管理者的痛苦做一些前期工作。

大多数优秀的思想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就像那些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和运动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怎样达到那么高的成就一样。而另外一些人曾经思考过思维风格的问题,所以对自己的优势有所了解。彭杰老师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思维方面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惯性思维

总结众多企业家和管理者的胜败经验,可以发现,他们的某种思维方式在最初做企业的时候是有效的,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旧的思维方式带来的负效应越来越多,可是此时企业已经做大,企业家的“教主”地位已经形成,“老大”思维自然主导全局,于是很少有人站出来提出优化修改的意见,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

彭老师表示在经营管理中的很多习惯与规则,当初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如果后人不假思索地延续使用,就可能会背离了这些管理原则的目的。可惜的是,很多公司总是抱着一些过时的理念不放。例如,当年的科层制是为了提高效率,但是现在过于复杂的层级带来的官僚问题给管理制造了很多麻烦。可见如果不打破这种惯性思维,管理效率就难以得到提升。

二、直观思维

中国人自古就靠着少数几个圣人的话来生活,而圣人的思维往往是“致虚极守静笃”之后的灵感思维,是完全放下个人意志之后同于大道的思维。很显然,这种灵感或直觉思维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在现实里直觉思维就被人们搞成了直观思维。

企业高层对业务不仅异常熟悉,而且十分有感情,在环境变化之后还固守原来的经验,还从表面现象来分析问题做出决策,此时直观思维就容易冒出来替代当初的那点儿灵感思维,做出错误决策。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孤立地、片面地看待走进视野中、走进感知范围的事件,并没有把发生的事情和事物的真相或本质规律连接在一起。此时思维者自觉于辩证法!

三、本位思维

现实中,“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种本位思维在企业管理者中十分常见,有的还拿“岗位职责”做借口,甚至拿圣贤的话做理由。具有本位思维的管理者一切以本位利益、部门利益、地区利益为准则,并以这种局部的眼光和尺度去理解上级指示,去剪裁政策法规,结果不仅给全局工作造成混乱与麻烦,而且最终也损害了本部门、本单位的长远利益。

如果管理者不关心全局,不吃透上情,即使终年在“责任田”里辛苦忙碌却难以有好的“收成”。有些时候,越努力与上级、全局的要求相距越远,甚至相冲突,陷入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之中。彼得·德鲁克说过:“一个组织只能在其价值观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所达到的价值观所限制。”

四、对立思维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于非此即彼的选择,界定出黑白、对错、好坏等二元矛盾。这就像思维大师德波诺(博客zhiliangguanli.com)在《我对你错》一书中提到过的“岩石逻辑”:“岩石是生硬的、固定的、永恒不变的,象征着传统思维的绝对性。?岩石棱角分明,有固定的形状,传统思维总的定义分类就是这样,我们判断事物时,都是看它是否符合哪种类别。”

传统管理思维习惯于制造出对立面,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是非对错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不能同时存在。依据这种对立性的岩石思维就易于产生矛盾与争端,如从人与自然的矛盾到劳资冲突,从企业的市场竞争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分割,从种族之战、意识形态之争到家庭矛盾?这种对立思维带来的这一系列的问题把管理者彻底整晕了,有限的资源和宝贵的时间就这样在对立冲突中被浪费了。

五、控制思维

在团队里,不仅队员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团队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个人行为,转向控制个人的意识;由控制个人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且更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六、智慧思维

世上的聪明人总是爱犯同一类错误:聪明反被聪明误。老子早就告诫我们:绝圣弃智。想用智慧去调动管理诸方面的资源与力量,这往往是枉费心机。因为用心越多,离道越远。太多的管理者拿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寻找最充分的理由,理直气壮地给自己制造痛苦,也给别人带去痛苦。不能不说,这是智慧造的孽!被自己的智慧迷住了,是难以拯救的。

七、心魔思维

人人都会心情不好。当自己不快乐时,检查自己有什麽负面想法,其实很容易。难处是,如何把负面想法改变成正面想法。人人都会告诉你,你这样的情绪是会伤害你的,需要更改。知道问题不等于能够更改和解决问题。身体生理的问题,即使需要病人愿意接受治疗,通常看医生和吃药后就能解决。由于多年来人已经习惯了负面想法看自己和世界,这些心理的问题,就需要当事人自己的积极参与,比较长的时间和持续的决心,才能看见进展和好转。

一切问题的根源是我们大脑的思维问题。“思想决定行动”。但人的思想是有局限的,而世间的事物却又复杂多变,所以当我们面临疑难问题时经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与选择。思维决定认识,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决策,决策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因此,人们思维体系的系统性、准确性就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