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美学评议城建,只要美就会受到好评。从北京水患、塞车和雾霾评价城建,只要让人居不爽,一定遭到谴责。从知识分子评价城建,只要折旧建新和千篇一律,一定被责为破坏历史文物…
那么,作为一方父母官如何城建呢?
首先要筹资。北京上海广州和大企业所在地,城建不愁钱,愁的是“北京病”。
阿根廷首都布谊诺斯艾丽斯(BUENOS AIRES 西班牙语: 好空气)是汽车、地铁、公交车和自行车的城建模式。每一建筑群规定建在100MX100M方地,全城纵横由五条大道组成,再分为直横的街道分布,没有巷子和曲线通道。
禁止私车进一环(现在已严禁私车进二环了)。
环城立交高速线分八层之高,四座进出口向全国连通,卫星城进市中心,开车不用30分钟从高速线桥上几十个分流口入市内。并分区严禁建高楼形成夾壁产生废气风道。因为,老市区曾发生过推车上的婴儿在高楼群下停3分钟,被汽车废气闷毙的事故。
所以,都市城建必须以全新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运行为标准,不必拘泥于历史文物的旧状。
中国是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真正的文物古迹不在北京,而在山西河南和山东,这些省市城建时,值得以史迹为主体城建,主要是帮助筹资。
北京上海广州以及省府,必须以现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流的特点进行现代化的布局。否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历史建筑只是历史遗迹。夏商周秦,唐宋元明清,72高祖,没有一个是照搬古迹和为保存古迹而废新建的。文人墨客的凭吊怀古,纯属知识卖弄,若他们也知民生疾苦,就不会有文人墨客了!
居住西方20余年,对比中西方的城建布局,发现最大区别是对人的生活品质理解不深。或者说是西方的分工理念还没有被中国城建规划主管接受。具体说是房产市场开发不够多元化为不同的需方设想,千篇一律地大跃进敷衍了事。
西方实事求是地将城建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办公区和生活区。生活区分高中低三等,住宅区都不准开商店和工厂。除低档区和贫民窟杂乱嘈杂之外,中高档区非常安静。绿化带和家庭绿地空间都设计合符人居条件。高级区的高楼住宅,除了空中花园外,还有室内泳池。
这说明一个人居定律,环保分宏观和微观两类,真正的环保可以自己建构,这就是孔子“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乱”的人生思想。
中国古建筑就是按齐家人居设计的。我们在考察历史遗址时,应该吸取的是“种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的居所,而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分宅地的庸俗机械论。
人生而不平等,但是人往高处走是必然的。用强权按最低的标准平等,就形成“水往低处流”的非人社会了。
例如,千篇一律的中国当今城建,让中产和富人无地齐家,穷人又买不起住房。随着中产的增加,必然出现新的折建,这就是对现代西方“分工理念”的不理解所致。若按市场供需分高中低三区住宅分建,空房率会低很多。
最近出现的爆料“房姐房叔”的网上风潮,除了政斗黑风之外,更多的是仇富变态。国外华侨拥有几十栋房产的比比皆是,他们不仅不受追杀,而且光宗耀祖。
反之在中国却无地自容,岂非咄咄怪事?中国人怎么啦?就不能有几十栋房子?
回乡建房,更是社会城市化的方向,也受挞伐。中国在保留历史遗物时,泥沙俱下,流氓穷鬼的卑劣,反而甚嚣尘上。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矣!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还受着邪教妖风的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