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产业结构与发展战略


  西部,尤其是新疆,要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必然要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必然要伴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和人口的迁移。这样一来,水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没有 水,就无法移民,就无法推动新疆成为中国新的制造业基地,就无法为中国经济装上第二台发动机,就无法支撑中国21世纪的对冲国际战略。

  新疆有足够的水去支持这个战略吗?根据钱正英与二十几位院士的研究,新疆与自然条件相似的其他国家的有关地区相比并不缺水。新疆水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业 结构。新疆历史上形成的两大支柱产业是农业与能源。由于屯垦戍边的需要,生产建设兵团发展了新疆的农业。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以后,新疆的能源变得更为重 要。然而,新疆的农业与能源恰恰是耗水量特别大的两个产业。所幸的是,产业结构是可以调整的。

  新疆农业最大的问题是粗放式的管理。目前新疆农业用水的使用效率极低,大部分的农业依赖漫灌式用水。结果是以96%的水只产出5%的GDP。从全国国 土规划的角度看问题,新疆应该大幅度减少农业的比重,这样节省下来的水资源中的一小部分就可以供养更多的迁入人口。同时在东部农业用水效率最高的地区应该 减少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农业基地。

  对新疆的能源产业也可以从21世纪的观点来重新分析。新疆作为中国能源基地的地位可以不变,但是新疆的能源结构却可以进行调整。新疆在发展太阳能和风 能等新兴产业方面的潜力可能不亚于它在石油、天然气和煤方面的贡献。如果大力发展节水型的太阳能和风能,同时控制耗水型的石油和煤炭的过度发展,新疆就可 以节省水资源,供养更多的人口,发展更多的制造业,与此同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西部发展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其特殊的生态环境。这种限制不允许蓝海战略下的粗放式发展进一步加速。然而,如果中国以21世纪的新视野来分析西部发展问题,大力投资新能源技术、环境治理技术并动员高端的人力资本,西部又有别的地区无法比拟的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建设高铁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将带来中国西部的迅速发展。西部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将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装上第二台发动机。不仅如此,它还将帮助中国解决过去30年来蓝海战略带来的严重的发展失衡问题。这是一个值得中国在21世纪认真考虑的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