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CPI步入上升通道 买房不错


谢逸枫:CPI步入上升通道 买房不错

  导读: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统计局昨天(2月8日)公布,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涨幅回落,但却比去年12月有明显上涨,CPI今年可能持续走高。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8日发布的CPI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2.0%。与2012年12月份的数据相比,环比涨幅扩大了0.2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回落了0.5个百分点。1月份CPI环比上涨1.0%,是自2012年2月份以来月度环比涨幅的最高值。从发布的分类数据看,食品价格上涨2.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2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在1月份1.0%的CPI环比涨幅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超过90%。其中蔬菜和肉类价格的上涨尤其突出。1月份,蔬菜价格在2012年11、12月份连续上涨的基础上继续上涨,环比涨幅为12.7%,影响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39个百分点。据了解,1月份南方出现的持续低温阴雨、北方地区的雾霾和局部地区的雪灾,使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受到较大的影响,价格上涨比较明显。

  近三个月来,由于天气影响和节日因素,蔬菜价格上涨较多。据相关资料测算,与2012年10月份相比,2013年1月份全国蔬菜价格上涨了37.0%,华北、东北地区蔬菜价格上涨更多,分别上涨了74.6%和70.2%,而西南、中南地区蔬菜价格的涨幅要相对小一些。从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旬报监测数据推算,2013年1月份,黄瓜、油菜、豆角、西红柿和芹菜的价格比2012年10月份分别上涨了76.4%、64.1%、59.9%、27.9%和20.3%。2013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201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2%;食品价格上涨2.9%,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2.0%,服务价格上涨2.2%。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价格上涨0.4%。

  1月份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转正”,上涨0.2%,结束了前两个月持续为负值的局面;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3%,均较上月有所上升。具体来看,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4%,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0.4%,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1%。生活资料中,食品价格上涨0.6%,衣着价格上涨0.3%,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1%,耐用消费品价格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0%,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0.9%,纺织原料类价格上涨0.2%,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0.5%。不过,1月PPI翘尾因素较上月下降约1.9个百分点,使得PPI同比跌幅收窄程度有限,为-1.6%。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称,CPI筑底表明通胀开始温和回升的起步阶段。自2003年和2007年通胀后,中国再次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新一轮涨价潮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的货币政策就是美联储政策的放大器。当美联储成功地通过增加信贷来扩大需求时,中国也可以照猫画虎地来运营一个泡沫经济,而不用担心货币贬值。这部货币引擎在美国债务水平过高之后就终止了。因此中国在2008至2012年间增加货币供应对促进经济增长鲜有成效,反而带来了很多副作用,诸如通胀、房地产泡沫和产能过剩等等。2012年中国的M2增长了13.8%,净融资额达到了GDP的30%。中国的官方数据表明GDP增长率在7%至8%之间。无论事实上是哪个数字,都足以说明增加货币供应对于促进增长来说极其低效。经济反弹、全球货币宽松、世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扬等,会带动通胀水平的抬升,今年全年通胀压力可能大于去年。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分析,从物价运行规律来看,本轮CPI筑底基本完成,已经开始酝酿新的上升周期。预计在翘尾因素与春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2月份CPI同比将继续上升;一季度CPI环比将高于2012年四季度的2.1%,可能约为2.4%。今年物价有一定的上涨压力,需从政策上把握好控制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未来物价上涨压力包括两方面:国内方面,经济政策会适度地进行调整,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在增加,从未来的改革层面来看,包括价格领域,或出台理顺价格的改革措施。从国际方面看,美元的贬值趋势很明显,国际方面也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总体来看,2013年将是物价上行新周期的开端,由于处在上行周期的初期,预计全年物价涨幅平缓,在3%—3.5%之间,通胀压力总体温和。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表示,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0.2%,结束了前两个月持续为负值的局面,表明经济正处于逐渐复苏态势。宏观经济复苏进一步确定,中国经济前景较为乐观,货币政策仍应以稳为主。目前来看,一方面,输入性因素的拉动作用略有抬头,生产性价格的成本则对生产性价格带来一定推动作用;另一方面,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市场弱势回升,12月工业库存同比增速仍略有下降,市场需求弱复苏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依然制约生产性价格的回升速度。总体而言,维持未来PPI的回升趋势明朗、但回升速度存在不确定性的判断;预计国内市场内生的恢复动力可能在“两会”明确未来经济发展思路后才会进一步稳固。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认为,短期来看,物价上涨压力不大,但中长期物价温和上涨态势并没有改变。今年cpi进入上行通道;而国内外货币政策变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类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服务业改革幅度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等因素,都会对2013年国内物价上涨形成压力。由于2011年、2012年货币政策相对较紧,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来消化货币政策的影响,这也意味着今年物价上涨幅度仍将处于温和水平。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指出,房价会涨依然赚钱,通胀上升,买房子投资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未雨绸缪已经刻不容缓。通胀的典型表现是货币发行量增大、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物价飞涨。而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住房需求的不断扩大,房子自然成了一种抵御通胀能力较强的资产。在楼市新政下买房抗通胀不能只盯着住宅,因为其购房限制多,未来楼价也可能下降;而只要投资回报高于通胀率,购买商铺、车位或者写字楼,都是不错的选择。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分析,去年1月正当春节,基期价格较高是今年1月CPI同比涨幅回落的重要原因,而从CPI环比涨幅略有扩大的情况来看,物价显现温和上涨趋势,下阶段稳物价显得更为重要。天气寒冷影响,蔬菜和肉类价格的上涨直接推高1月物价指数。从环比来看,当前物价正在呈现温和趋势,尤其以蔬菜、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显露领涨态势。1月份CPI环比上涨1%,是自去年2月以来月度环比涨幅的最高值。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影响CPI总水平上涨约0.92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在1月份1%的CPI环比涨幅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超过90%。蔬菜和肉类价格的上涨尤其突出,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60个百分点。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分析,同比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对比基数差异造成的,去年春节在1月份,当月价格上涨较多,而今年春节在2月份。1月份,CPI同比上涨2.0%,比2012年12月。去年12月份的对比基期是2011年12月份,今年1月份的对比基期为2012年1月份,而2012年1月份是春节所在月份,当月价格上涨较多,环比涨幅为1.5%,为近年来少有的环比较大涨幅。表明今年1月份的对比基期价格明显要高于去年12月份对比基期的价格,因而导致同比涨幅回落。

  美国格理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谢逸枫表示,今年一季度将是全年CPI同比涨幅的低点,可能呈现“倒N型”波动。从历史数据看,往年CPI翘尾因素的整体趋势是前高后低,但2013年的翘尾因素在第一季度并不显著,预计上半年物价仍能保持平稳运行。全年通胀将呈前低后高走势,但总体温和可控。

  以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旬报中的油菜价格为例:2011年12月、2012年1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1月的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千克4.38、5.70、5.74和6.36元,据此计算,2012年12月和2013年1月的同比涨幅分别为31.1%和11.6%, 1月份的同比涨幅比12月份的同比涨幅回落了19.5个百分点。但1月份油菜价格的环比涨幅为10.8%。表明在油菜价格环比价格上涨的同时,而同比涨幅在回落,就是由于对比基数差异造成的。从历史数据看,每年1、2月份食品价格的波动都比较大,带有明显的季节性。近期食品价格的波动,已经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市场供应。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及节日因素的消除和天气状况的好转,食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头将会趋于平稳。

  一、 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95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3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5.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8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4.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6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2.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6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6.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4个百分点。

  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酒类价格上涨2.5%,烟草价格上涨0.6%。衣着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服装价格上涨2.6%,鞋类价格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7.2%,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8%。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2.4%,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1.3%,西药价格上涨0.2%。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0.3%,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1%,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4.4%,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教育服务价格上涨2.8%,文娱费价格上涨2.1%,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4.6%,旅游价格下降2.9%。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3.5%,住房租金价(1672.00,0.70,0.04%)格上涨3.1%,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0.7%。据测算,在1月份2.0%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上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0个百分点。

  二、 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92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2.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39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2%、3.5%和4.3%,分别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24、0.09和0.08个百分点;蛋和粮食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4%和0.9%,两项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0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7个百分点。1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烟酒及用品价格环比持平(环比涨跌幅度为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0.3%、0.2%、0.1%和0.1%,衣着价格环比下降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