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来了》红紫中国为哪般


 

 

    在中国,如果某位政治人物或大明星在公共媒体上被吐槽,后果将不堪设想。但这对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而言,正是内容的精彩所在。从2003年开播至今九年,其在中国观众心中的地位难以被取代。
    前段时间,中国四大入口网站之一腾讯,大动作宣布与台湾中天电视达成策略联盟,取代视频网站土豆网,拿下了《康熙来了》的网络独家播映权,并在每晚十点钟与台湾同步播出。相较于土豆网过去须在台湾开播后才可播出的规定,腾讯创下了常态性电视节目于两岸同步播映首例。
    业界人士估算,腾讯的此次交易金额可能超过新台币过亿元,为台湾节目海外版权行情价的十倍以上,属“天价”等级。《康熙来了》在腾讯网上线一个月以来,播放次数已超过四千万次,预计全年上看六亿次,为综艺类别榜首,其在中国可谓红得发紫。
    去年7月,中国浙江卫视推出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广受好评,但其高昂的制作费却让人望尘莫及。与之相比,《康熙来了》一集制作费只有35万元,不到《中国好声音》的百分之一。
那么,《康熙来了》是凭借什么始终无法被复制、被模仿,版权金屡创高价,还红遍中国呢?
     也许《康熙来了》的窥秘策略能够解答这个问题。该节目尺度不设限、主持人小S的谈话内容生冷不忌,总能问出别人不敢问的问题、挖出最深层的八卦,而这早已成为棚内的“特殊磁力空间”,无论任何人走进来,都会在主持人的逼问下呈现出最赤裸、真实的一面。
     尤其是针对巨星的专访题材,总能创下惊人回响,以1月7日专访周杰伦为例,在腾讯的点击率就近七百万次,达其他集数的五倍之谱。而如此要连战聊家事、让小S摸周杰伦肌肉、听S.H.E聊闺房情趣的百无禁忌,在中国真的会让人流鼻血!
    与之相对,中国的广电节目审查严格,主持人多是广播电台“正统科班”出身,容易自我局限,所以这种“什么都敢讲、什么都不奇怪”的气氛更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但又无法复制《康熙来了》,因为其节目具有多变的意外性和惊喜性。
    相较于其他节目模块固定、以选题决胜负的模式,《康熙来了》最精华的部分是主持人与来宾的对话内容。该节目顶多为主持人设定基本架构,其余的则由其现场自由发挥,而这些意外的火花,往往才是节目的高潮。如此,其他节目看到题目就能决定要不要转台,但《康熙来了》如不看到最后,就不知道好料在哪里。
    如此即兴的发挥,主持人要怎样把握现场呢?该节目在每集发通告前,都会先试想来宾最近身上有哪些可供主持人吐槽或借题发挥的事情,如让同样会跳国标舞(小S专长)的刘真上节目,常听小S拿自己和林志玲比较,或在孙芸芸上节目刻意提醒小S对方最近又多了几个代言广告,好让她录像时上演醋劲大发的戏码,为访谈增添张力与不可预料性。
    只是风光背后,《康熙来了》等台湾综艺节目也面对着来自中国的挑战。中国善于模仿,几年前台湾当红节目如《女人我最大》、《我爱黑涩会》等在挥军大陆没多久,就被当地电视台抄袭(相似版本分别为《美丽俏佳人》和《天使明星汇》),海外版权价值瞬间折半。而且中国也在大量购买欧美节目版式,全力复制大制作、高成本的大型节目如《中国达人秀》、《顶级厨师》等,业已改变了观众的喜好。
    回首《康熙来了》的发展,其历经三次转折,从早期的专访节目起家,转为具明确主题的多人谈话秀,再到现在带入外景影片或人物剪影、猜谜等综艺元素,每一次都是在创意瓶颈下所做出的转变。可以说,人与环境造就该节目的成功,却也可能是注定了的可见失败,一旦蔡康永和小S卸下主持棒,《康熙来了》就会溃堤。即使大陆不能模仿,也是《康熙来了》再次求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