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汉阴三沈文化现象:蓦然回首 国粹犹在
王 涛
由启功先生
三沈”之魂———北大精神
因父亲曾两任汉阴厅抚民通判(后任定远厅同知),家室安居汉阴县城,祖籍浙江吴兴的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兄弟,于19世纪80年代诞生于陕西汉阴县城。棠棣三人自幼受南北交融、东西荟萃的汉水文化熏陶,少年立志,勤学苦读,在汉阴学习生活20年左右,辛亥革命后相继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学府,成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享誉世界的文化大师。
“三沈”昆仲在传统诗学、新诗创作、书学、语言文字学、文献档案学等领域,均开启一代风气之先,卓有建树;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是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等校早期的中心人物,对蔡元培、陈独秀等人进北大及在北大的去留,乃至"五四"后北京大学的未被解体和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的创办都起了关键作用,他们与时俱进,坚持正义,捍卫真理,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鼓与呼,为营救“五四”运动中被捕教授和学生竭力奔走,表现出空前的爱国主义热情;在抗日救亡斗争中,他们宁死不为侵略者和敌伪政权做事,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他们以科学态度治学,以民主精神育人,桃李满天下,美誉享四海,培养了茅盾、丁声树、顾随、台静农、周祖谟、郑骞等一大批学者中坚,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沈尹默和沈兼士兄弟均以不朽业绩均载于《词海》。
北大资深教授
著名作家、原文化部副部长
“三沈”品牌———汉水至尊
安康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处处水碧涧幽、峰奇岭峻。由于地处我国东西南北文化的过渡交融地带,文化瑰丽、板块众多,是其它地域难以媲美的。现有的考古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证明,安康在内的汉水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早在石器时代就表现出兼融我国南北文化的特点。春秋战国以后,汉水流域成为华夏民族大迁徒的重要栖息地,稻菽文化和麦粟文化在这里兼作并种,形成了兼容并蓄、刚柔相济、圆融宽和的汉水文化秉性。《诗经》和《楚辞》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两个源头,而这两个源头恰好在汉水流域交汇在一起。《诗经》中“二南”、“二雅”中的大多数篇章所描写的是汉水流域的诗篇,而以《楚辞》为歌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许多诗作中以忧国忧民的激情凭吊着汉水。秦汉以来,汉水文化以交汇开放的气魄,兼容并畜的胸怀,吸纳消化其它优秀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并深深融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乃至世界优秀文化之中。千百年来,兼收并蓄的汉水文化流进了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血脉,也自然深刻地影响了生长于斯的“三沈”昆仲,形成了他们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俱进爱国爱民的文化精神、包容万象的学养和淡泊沉稳的性格特征。
中外无数发展实例证明,名人优势可以转化为资源优势、形象形势和经济优势。安康是“三沈”的故乡,“三沈”不仅是汉阴的文化品牌,更是安康乃至陕西的重要文化品牌。因为“三沈”之所以才华卓绝,大气非凡,饮誉世界,并非是守在汉阴一隅之地闭门苦学而成大器。“三沈”昆仲弱冠之后,游学中外,雄视古今,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精神财富。可以说,“三沈”的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求是精神,三沈的文化是放眼世界的开放文化。正如汉阴县当任领导所说的那样:“‘三沈’昆仲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不仅是汉阴的,也是中国和世界的。我们有责任把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挖掘好,整理好,弘扬好,使其成为汉阴乃至安康的资源优势、形象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沈”故里———厚德载物
“三沈纪念馆”的兴建,昭示着民族优秀文化的复兴,昭示着汉阴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提升。获悉“三沈纪念馆”落成喜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副校长、93岁高龄的中国当代学界泰斗
著名学者肖云儒认为,文化积淀与文化形象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基础、最全面、最先导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力代表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文化形象常常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以“三沈”纪念馆系列文化工程为代表的先进文化,使其逐步成为传承 “三沈”人文精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引领开发、推动开放、加快发展的先导工程,成为全县干群陶冶情操铸灵魂、移风易俗添干劲、同心同德奔小康的精神支柱,使汉阴秀美山川和文化名人交相辉映,提升汉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竞争实力,这是汉阴县委、县政府的战略远见和睿智决策。
汉阴县已将战略眼光瞄向世界——通过市场化运作兴建“三沈故里”碑林,逐步将“三沈”纪念馆建成荟萃古今中外优秀文化,集文化研究、爱国教育、文物展示、旅游开发、对外宣传于一体的三沈文化博物馆,并将其逐级申报为中、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筹划成立“中国三沈文化研究学会”和“三沈文化”传播实业公司等,构建以“三沈”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申报中国书法之乡,修复汉阴明清一条街,建设好富有“三沈”文化底蕴的龙岗园林、凤凰山“三沈之旅”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系列文化工程,将汉阴建设成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文旅游胜地,进而推动安康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
(汉阴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