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之对事不对人


  今年大部制改革将再起航,国务院27个部再合并几个,改革还只是涉及“事”,而不涉及“人”。行政改革不裁冗员,对于“官满为患”的中国官场病来说,恐怕很难改有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部级机关减少了2/3,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应作了精简,可谓是古今中外少见的行政改革。国外凡如此规模的改革都必然大批裁员,邓小平在改革之初也提醒精简机构会发生“游行示威”、“贴大字报”。然而,中国政府的精简,却末见大量裁员,更没有出现国外常见的游行示威,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推行“大部制”就是要改变“官海管理”,精兵简政,使政府廉洁高效。所以精简机构的同时,必须裁减冗员,改变“官满为患”的局面。中国不裁员的行政改革,虽保全了干部特权,没有出现干部因丢饭碗上街游行,短时内维护了稳定,却大大增加了财政负担,是“花钱买改革”,冗官冗费问题不但始终不能破解,反而积重难返。本来,国家干部由纳税人供养,应能上能下,精明强干,不能坐吃薪饷,拥有特权,凡职位可竞争上岗,无职位下岗亦可寻求别的职业,有才能的人也无须将整个生命耗费于宦海。所以,行政改革的深入,需要探讨出台干部辞退机制,健全下岗人员的社会保障。若因循“维稳”思维,不敢得罪人,精简只对“事”不对“人”,则行政体制的改革就很难有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