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学习心得体会
于士超
听了路玉华老师的“学习统计与概率——观其变化,思教学之策”的精彩讲座,使我受益匪浅,精彩的案例给人以智慧,有如梦初醒的感觉。经过学习,我对教材中新增加的“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可以缩短学生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能用统计与概率有关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我认为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典型性、综合性、新颖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用活动的方法有效开展教学;例如:抛硬币实验和抛骰子实验摸球实验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给学生更多练习、实验的时间;例如:让学生能用“正”字计数,这也是数据整理的一个重点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总结和自我反馈。还有就是在统计数据的过程中,计算机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模拟实验是概率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多样性:如新课程提倡的是“做中学”,也可以“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读中学”、“聊中学”(讨论中学习,又说又听又想),等等。
其次,统计与概率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必须结合具体案例组织教学。要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体验概率有关问题的情景,在案例中发现问题,如商品买卖,购买彩票等等,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应用数学去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从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收集数据,问卷调查,抛掷硬币求正面向上的频率等,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冷静的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与交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