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可是其某些行业并不落后,甚至和世界水平同步,比如,银行业。坦桑尼亚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国内银行业的开放改革。1995年,坦桑尼亚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后,该国的银行管理体制也逐渐按照世贸组织和其它国际组织的规则实现规范化。
坦桑尼亚银行是坦桑尼亚的中央银行,总部位于达累斯萨拉姆,负责发行国家货币坦桑尼亚先令。该银行基于《1965年坦桑尼亚银行法案》而成立。1995年,坦政府认为中央银行承担了太多职责,阻碍了其他目标。因此,制定了《1995年坦桑尼亚银行法案》,让其只承担一项重要职责,即货币政策。目前最新的银行法是《2006坦桑尼亚银行法》。
坦桑尼亚银行由一个董事会负责管理,董事会由10人组成,其中4人为自然委员,并有3个咨询委员会协助他们。和美联储类似,坦桑尼亚银行是不戴着政府帽子的货币与金融管理部门。从其网站域名后缀为“组织“也可看出。坦桑尼亚银行网站为:www.bot-tz.org。
由于坦经济极端落后,自然经济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因此坦商业银行的金融活动主要集中在短期商业信贷业务,而对于本土企业长期放贷情况很少。此外,由于条件和能力所限,坦银行也较少参与信托、企业监管、证券交易等方面的活动,对本国经济推动力较低。
坦桑尼亚目前大概有20余家银行,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国有银行,都有外资股份,甚至大部分被外资控股。各家银行素质参差不齐,股权构成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一般来说,外资银行银行风险相对较低,也便于开展国际业务。原为国有银行,后为外资收购或控股的银行的实力、信誉都还可以,基本上属于还可以信任的一类。对于私人银行,如印巴人投资的EXIM,Akiba银行等,限制比较多,而且在圈子外影响力很小,运作也不是很透明。所以,如果不是圈子里的,最好不要碰。
现就坦桑尼亚主要银行大体情况做一介绍:
1、巴克莱银行(Barclays)
这家银行在英国次于汇丰控股和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排名第三。其坦桑尼亚分行实际是巴克莱银行非洲分部(位于南非)的坦桑尼亚分行。其服务对象面向坦全国,但主要客户是欧美公司及白人,当然富裕黑人也有使用其业务的。其服务水平较高,费用也较高,每月固定收取账户服务费。所以达市市民很少使用其服务。中国公司偶尔使用。
2、花旗银行(Citibank)
这家上世纪90年代才在坦桑尼亚开办业务的老牌银行,目前已经在坦国内主要城市和地区拥有23家分支机构。
这家银行的业务比较有个性,除了常规的储蓄、外汇及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所有业务外,还为在坦开辟航线的航空公司提供结算、转账服务,同时还为各国驻坦使馆及非政府组织提供金融服务。并且,其还是达雷斯.萨拉姆股票交易所的首席股票承销商。
同时其也是坦桑尼亚国家银行的顾问成员之一,并且为坦国内银行业提供咨询、技术支持及培训等服务。
不少中国公司使用其业务,因为花旗银行在中国很多地方开通了业务,比较方便。
3、标准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
这家银行名声如雷贯耳,外资银行在中国招聘就是其开的先河。同样也是在坦桑尼亚独立后首家重新进入的外资银行,最早把ATM机引入坦的银行。目前在坦有7家分行,分布于达市、阿鲁沙、姆万扎及摩西。
该行一心做坦桑尼亚银行业领头羊,努力打造小生态,除正常业务外,还鼓吹金融创新,兜售金融产品等,比如将外汇风险对冲业务引入坦国内。
该行对客户有严格要求,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型跨国企业、坦国有控股企业、(国际)捐赠代表处、政府及公司合营机构等。
有意思的是,该银行还开展wholesale banking(对同业及大客户的大金额业务)。说白了就是拆借,说明其股本还是非常雄厚的,不是坦国内银行10几亿美金股本可比的。
4、Stanbic银行
Stanbic Bank是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的子公司。而南非标准银行是南非第三大银行,实力很强。好像在2008年被工行收购了部分股份。
从历史渊源看,该行业务主要是在非洲本土(尤其东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及欧洲。如果在非洲大陆办理业务,那选择StanbicBank没错。
5、国际商业银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ICB)
总部设在马来西亚的银行,其实也是外资银行,主要业务在亚、非、欧。虽是外资银行,名声远不如上述银行。
业务没什么特色,人有我不一定有,我有人有。同时出于对马拉西亚经济的信心指数,中国人不大用它的服务。
6、肯尼亚商业银行(Kenya Commercial Bank, KCB)
这个银行其实和坦国内其他国际银行没什么大的区别,业务范围也不大,就是肯尼亚、苏丹、乌干达、卢旺达和坦桑尼亚。如果你在这几个国家有业务,可以选择使用其服务。
该行有一个基金会,在上述业务地区开展人道主义、企业扶持、教育、医疗及环境保护等行动。同时接受国外捐助,并设捐赠代办处(Donor Agency)。
7、国家商业银行(National Bank of Commerce, NBC)
其股权结构为ABSA Group Ltd(南非联合银行集团有限公司)占55%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坦桑尼亚政府拥有30%股份;国际金融公司(IFC)拥有15%股份。从股权关系看是一家公私伙伴关系的跨国商业银行。
该银行在坦业务主要有储蓄业务、公司业务(Corporate Banking)及金融产品(Treasury Products)业务。其中公司业务这一块基本涵盖了国际贸易内所有范畴。
该银行在英国、德国、新加坡、安哥拉、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都有业务,面向对象为大型商业机构、跨国企业及富裕阶层。
在坦桑尼亚,使用该行服务的主要的是富裕阶层与部分中产阶级。
8、农村合作发展银行(Cooperative Rural Development Bank, CRDB)
这个银行基本上类似于中国农村信用社和中国农业银行的综合体,主要面对农村、农业经济及小型企业的银行,资产约15亿美元。其本来为一家完全国有化银行,后在DANIDA(丹麦国际发展处)的“无私”帮助下,迅速私有化并进行架构重建,DANIDA获得控股权。目前是公私合营伙伴型企业。DSE(达雷斯萨拉姆证券交易所)分散的私有股占据37%,DANIDA占据30%股份,处控股地位。
2009年,OPM(英国牛津政策研究管理中心)对DANIDA垄断CDRB深感不满,提出CRDB不应仅仅是一家银行,还应设立金融(产品)部门。丹麦人深知英国人想法。我能独占为何要与你分享,你占的还不够多吗?再说你背后是美国佬,那可是玩金融的高手。你们联手,还有我玩的吗?
结局可想而知了。DANIDA一口否决。直至2010年,坦桑尼亚银行家协会一直被DANIDA把控。
至2009年,CDRB在坦全国有54个分支机构,网点算是比较全的。目前该行还准备在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及布隆迪等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该行本定位于服务农村、小型工商业,但随着发展,门槛也越来越高。不少国际合作项目(扶贫、援助)都通过该行办理业务。总体服务还可以,坦桑尼亚中产阶级多使用该行服务。
9、国家小型金融银行(National Microfinance Bank, NMB)
该行也是个被外资控股的典型。在1997年,由议会法案决定国家商业银行NBC被分拆成NBC持股有限公司(National Holdings)、国家商业银行(NBC)及国家小型金融银行(NBM)。
起初,该行仅开办存取款业务,信贷业务十分有限。2005年,该行开始私有化,政府将其持有股份的49%转给荷兰合作银行(Rabo Bank)。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陆陆续续不停转让,同时股权结构也不断变化,并最终形成荷兰合作银行控股,坦政府持股,达市证交所私人参股的股权模式。
这也不奇怪。想想股份制、股票交易、信托这些现代金融模式是谁先捣鼓出来的!
这个银行的网点算是铺的最广的,基本每个城市都到了。用的人也很多,经常看到ATM前排了一堆取钱的人,算是坦桑尼亚的市民银行。
而且,坦桑尼亚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想不出怎么表达,类似中国的医院、学校等机构)职员都是该行客户,工资业务由该行办理。
10、EXIM银行
这是一家纯私有银行,由国际金融公司(IFC)及一家面向私人企业投资的法国金融代理中心共同投资创办的。
历史并不长,真正开始起步是2003年。应该说目前发展的还不错,不少印巴人使用它们的业务,并逐渐入股,成为股东。其服务对象为小型(主要)、中型私人企业及进出口业务的金融服务。
其他的银行还有很多,比如Euro Africa Bank和Akiba Bank等等,由于跟我们联系实在太少,就不罗嗦了。
所有银行都有自己特定客户和业务。外资银行主要面向跨国大型公司、富裕黑人、进出口贸易及航空、使馆等特定领域。英美和南非的银行在坦桑尼亚具有较大影响力,其资金、信用以及服务质量也是首屈一指的。但其银行费用和对客户的要求也远较当地银行高,甚至苛刻。例如,存款利息率较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对于公司存款不付利息。
坦桑尼亚普通百姓的存款意识远不如国内。原因很简单,多数人没钱可存。所以,所有银行网点到Remote Area(相当国内的市)就终止了。
在坦桑尼亚,所有银行都有开户底线,一般为2万先令,高的5万先令。而且多数收取服务费(至少国内还不普遍吧)。
坦桑通行的外汇主要是美元、英镑和欧元。由于同属东非共同体,坦桑的先令与肯尼亚、乌干达的先令也实现自由兑换。银行还可以以这两国货币的形式发放贷款。坦桑尼亚实行外汇管制,但执行起来比较宽松,基本可自由兑换。其汇率是由坦桑银行间外汇交换市场决定,兑换机构根据这个基准自由调节。
坦桑金融管理部门对外汇兑换业务持开放态度。货币兑换所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准开设。在坦桑的大城市都有私人开办的货币兑换场所,主要货币都可自由汇兑。但很遗憾,还没看到人民币直接汇兑点。
坦桑尼亚银行业发展那些事儿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