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的经济成分


  
  

  全世界都在搞“量化宽松”,坦桑也不例外。感觉今年物价比去年总体涨了约20%。柴油2070先令/升,去年是1700先令/升。

  坦桑的经济应该说发展的还不错,增长率没有数据,但应该不会低于5%。由于经济规模较小,在外观上反映不明显。其贫富差距比中国更夸张,富人可以在英国等欧洲国家拥有别墅、游艇等等,穷的可以赤贫,每天有10元人民币就可以生活,这还是建立在其总体物价水平相当于国内2倍之上。穷富之间不太有中间阶层,直接是一个财富断层。在基奎特连任之后,继续私有化进程,尤其在采矿业、制造业等领域,基本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一进程或多或少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有些停顿,但并未倒退。

  坦桑尼亚有很多白人,从事的大多是各种行业的高端。可以说,坦桑的经济命脉掌握在白人手里。这应该不仅仅是坦桑的问题,而是非洲各国经济的普遍现象。

  这里的白人,应该是一个泛指,但又大致可以分为美、欧、澳之分。

  先从美洲说起吧。在坦桑尼亚,美国人是种比较独特的动物。他们很少从事经营活动,除了代表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许用一个黑人话总结就是“坦桑尼亚生意太小,美国人看不上”,却喜欢烧钱做一些在中国人看来没有实际意义的事,如各种国际组织在坦事务,如在联合国旗下的难民署(UNHCR),粮农署(UNFAO),环境保护署(UNEP)以及国际劳工组织(ILO)等GO以及像Greenpeace等NGO里指手画脚。

  这都是规定、执行游戏规则的机构。所谓一流企业卖标准,那么一流国家就是订规则了。作为规则的的制定与执行者,还怕你不乖乖就范,跟我走?练成这身功夫不是一日之寒。背后是美国强大的以科技、经济、军事实力为代表的硬实力加上以文化、价值观为代表的软实力,彼此相辅的实力综合体。还有一点,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和美国高超的金融手段。这个极其重要,没有这些,美国人买东西一样是要拿真金白银的。

  除此之外,美国人在坦桑尼亚似乎就不做什么了。无非就是背个包到各个狩猎地、野生动物园徒步去。

  绝大多数坦桑尼亚人对美国印象并不坏,甚至对美国、美国文化、价值观持有在我看来至少是好感的态度。奥巴马在坦桑尼亚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其实这位奥兄祖上是肯尼亚人,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坦桑尼亚人对他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东非五国(肯尼亚、坦桑尼亚、布隆迪、乌干达、卢旺达)本来就是一个共同体。

  就算没有奥巴马,这种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美国是非洲大陆以外拥有黑人最多的国家之一。黑人在美国不但获得自由、平等,而且已经真真切切成为美国社会组成部分,已经并继续创造着卓越的成绩。坦桑尼亚人民坚信,美国黑人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未来。

  说完大哥美国人,再说说二弟加拿大人。这位二弟热衷于在坦桑尼亚搞矿业开发。全球最大的黄金公司(Barric Gold)巴里克运营着坦桑尼亚最大的黄金矿山,在建的还有四个矿山,俨然是坦桑尼亚矿业的风向标。

  这里的矿业公司和国内的不是一个概念。巴里克在坦桑尼亚控制的黄金资源量超过800T,年产金约30T,同时还生产铜、银、镍。巴里克拥有自己专用机场和海关驻矿山代办处。所有通关手续在矿山完成后,直飞达市国际机场转国际航班空运回国。国内富士康也是这么个流程。一般企业不可能享受这种待遇。

  除了巴里克这样怪兽级矿业公司外,加拿大人还在坦桑尼亚成立无数小矿业公司,从事草根勘探,或者矿权运作。其大概路数是:成立公司,圈矿权,进入矿业板,合作入股,做一点工作,出一点成果,进一点设备,产一点金子,拍一点照片、发布一点消息,股价涨了,圈一点钱,再圈个矿权,周而复始。例如RBYC公司,就是这路数。混的不错,市值3亿美元。

  和矿业相比,加拿大人在坦桑尼亚做的其他事情似乎都不太值得一提。

  作为老三的坦桑尼亚曾经宗主国英国,国家实力衰退,全面掌控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依然牢牢把持着坦桑尼亚的金融业。几乎所有坦桑尼亚大型银行背后都有英国人的影子,如巴克莱(Barclays)本身就是英国银行,国际商业银行(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渣打银行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坦桑尼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有银行。其所有银行背后都有外资的影子,并且大部分被外资控股。

  至于其他国家的白人,多在当地从事贸易、金融、矿业及休闲业和咨询业等。

  下面说说印巴人这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印巴和坦桑尼亚的交往历史非常悠久,无论强度和密度远远超出中坦关系。说融合可能也不夸张。坦桑有很多印度人开的学校、医院、车行、珠宝店及各种超市与商店,可以说是深深融入坦桑尼亚的经济生活之中。尤其在珠宝业,可以说印度人处于垄断地位。这似乎和印度的传统有关,印度人一直对珠宝首饰情有独钟。就算是达利特(贱民),也喜欢穿金带银的。

  更重要的是,已经渗入坦桑尼亚的政治生活。印度后裔在坦桑尼亚议会中拥有10个席位,占据议会总席数3%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印裔拥有影响政策走向的能力,意味着印人在坦桑有利益代言人。这很重要。从来政经不分家。事实上,他们的确也是这么做运作的。

  这种模式及其形成因素很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虽然有华裔在外任总统级别的职位,但似乎不大能影响小到保护侨胞大到国家政策走向。

  最后说说中东人。如上所说,他们很多事坦桑尼亚的金主国,但关系并不比印巴人好,甚至稍差。这里有深层次原因。历来上中东一直比较独立(相对非洲而言),形成了较为正统的穆斯林文化区,与坦桑尼亚半穆斯林半基督教文化区还是有较大区别。在坦桑尼亚,你看到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穆斯林。女人不带面纱,男人也不严格按照教义做礼拜等。当然一些大的原则还是要遵循的,如斋戒日饮食,婚俗等。

  坦桑尼亚既是有重要影响力的东非国家又有着传统的穆斯林势力。这就注定了他们和中东国家有扯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科威特、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等都是坦桑尼亚重要的金国,毕竟文化、人种及宗教有着共性。其它的金国还有日本、中国、印度、欧洲等等。

  所以,窃以为其关系取决于两点:1、穆斯林文化的相容性;2、某些中东国家自然环境恶劣,除了石油,一无所有。不说别的,万一哪天石油开完了,得重新找个地方安家也未可知。个人看法,有砖轻拍。

  再啰嗦几句。在坦桑尼亚,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可以通婚。只是同种宗教通婚不需要去登记,只需去他们做礼拜的地方举行仪式,(基督教去教堂,穆斯林在清真寺或者任何地方)而不同宗教信仰人结婚则需要去政府登记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