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合作意义深远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市场经济改革带来了持续20多年的快速发展,这对非洲国家而言,中国对他们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产业转移来源国:国际社会可以根据产业结构划分为多个层次,中国目前处在制造业发展阶段,而广大非洲尚且处在落后的农业和矿业发展状态,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国内成本不断增加,产业结构谋求升级,那么将有一大批制造产业向作为承接阶梯的非洲扩散,这对非洲工业化发展将有重大益处,但是也有来自中国周边国家的竞争,非洲需要积极争取。

  资本投资来源国(足够的外汇储备):中国经国多年的贸易顺差,积累起来庞大的外汇储备,同时,中国也成长起来一批相对的大企业甚至跨国企业,它们正在积极需求投资场所和扩大市场,非洲有机会通过改善国内环境或者与中国拓展合作领域来争取中国将投资目光放到非洲,这对于缺乏资本的非洲而言无疑是天将雨露的好机会。

  交易谈判(能源价格):通过这次论坛的机会,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的中国将会积极谋得非洲的能源供给,这对于改善非洲的能源价格意义重大,有利于非洲能源出口多元化,避免西方买方市场控制价格,同时能获得中国向非洲转移能源开采技术和帮助建设基础设施。

  国际新秩序的领头羊:在国际经济秩序上,非洲和中国都深受产业落后和不公平的经济秩序导致的“剪刀差”之苦,在新殖民主义时代往往还要以损失经济主权为代价。世界上几个经济组织也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要想改变这种状态,中非需要继续加强合作,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才能根本上增强发言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国际上一直支持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但是随着中国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开始增多,所以非洲需要积极维护好、笼络住中非团结。在国际政治秩序上,非洲国家从实力上看并没有多大力量,但是却握着联合国六分之一强的投票权,在安理会中国又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两者合作将能发挥优势互补的效能。

  各项援助(医疗、基础设施):中国给予非洲的各项援助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是确实最有效果、最直接、最守信的。欧洲虽然从上世纪70年代就通过洛美协定向非洲提供援助,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第五个洛美协定却提出了诸如人权和民主等政治苛刻条件,而且改原来的单向优惠为自由贸易原则,而此期间非洲需要援助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非洲有必要寻找新的更多的援助,而中国一直给予非洲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不管是直接的工程援助如坦赞铁路,还是间接的经济援助甚至技术援助,中国进入非洲,将为非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来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减少债务,增加在教育、卫生、道路、桥梁和电力系统的投资,扩大制造和服务业的就业,从而使非洲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可见,中国对非洲而言并不是西方国家渲染的“中国威胁论”,而是巨大的实质利益,中非应该在战略上、在更深层次上全面合作。中国对非洲而言是资本、市场、技术,更是机会、合作、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