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引起阿拉伯国家通过自己掌握的石油资源报复西方国家,出口石油的苏联是支持阿拉伯国家这样的行为的。这是一次完美的国际垄断行为,美其名曰报复以色列等国,在当时那种东西方阵营的竞争下,西方国家几乎也没有什么反抗,无奈的接受了这种现实。不仅是西方国家,所有的石油进口国都深受其害。中国应该是那时的暂时的轻度受益者,毕竟中国也开始出口一些石油了。但是,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垄断组织欧佩克的主要买单者。
70年代欧佩克两次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带来了西方经济的经济滞胀现象,这几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现象。经济滞涨,顾名思义就是经济发展停滞,伴随着通货膨胀。
欧佩克石油垄断组织的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导致各国进口石油价格的高涨,导致石油进口国家需要用更多的钱购买石油,这增加了石油进口国国民与企业的负担。石油产品价格上涨,只是进口石油价格高涨,导致上涨物价的一部分,许多商品也会因为与石油有些关系而上涨。那些似乎与石油没什么关系的商品,也会因为其它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上涨,这就是全面的物价上涨。这个物价上涨模式是成本上涨导致的物价上涨,属于输入型通货膨胀。
企业与个人的收入在某个时候是一定的,企业与个人的收入决定消费量。进口石油价格高涨,导致企业与个人相对较多的在石油领域上消费开支。国民与企业的收入一定(扣除物价因素的收入),国民与企业在非石油方面的消费必然会减少。非石油方面的消费减少,会导致这些产业发展难以景气,会导致这些产业需要的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提高。其它产业的不景气与失业率提高,会削弱国民与企业的总消费能力,进一步削弱了国民与企业在国内的消费能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国家经济发展就会出现滞涨现象,通货膨胀伴随着经济萎缩,经济萎缩伴随着高失业率。
石油进口国家的钱进入石油出口国家,其消费能力会增强,进口的商品会增长许多,增加进口的商品有许多来自石油进口国,这可以促进石油进口国家商品的生产,有利于继续保持石油进口国原有的生产规模。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些石油出口国家不能及时花掉这些钱(花钱具有滞后效应),也没有把来自石油消费国家的钱消耗光,在自己国家内部囤积了一部分,这些石油出口国家也会在石油消费国家搞金融投资。由于金钱囤积与金融投资的某些效应,会产生世界各国总体消费不足。世界各国总体消费不足,被世界各国不均匀的分担了,最主要的分担者是石油大量进口国。那些石油出口国家不但一点不分担,而且是一种负的分担,这些大量石油出口国家会产生经济繁荣。
假如这些石油出口国家没有囤积石油出口收入,没有进行对石油进口国家的金融投资,而是把石油出口的钱全部及时花消。那么,那些石油进口国家也许就不会存在经济萎缩了,也就不会存在高失业率了。当然,如果假设成立,也许还会出现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原因是,世界各国消费的商品结构会与原来不一样,商品结构的改变需要额外成本支出。如果假设成立,石油进口国家的物价依然会上涨,只是少了生产萎缩导致的高失业率现象。
石油价格的突然大量上涨危害很大,解决的办法应该是;要尽量让石油价格慢慢上涨,如果石油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在石油价格上涨相同的幅度时,长时间内均匀的上涨,要比突然的上涨好的多。石油价格缓慢的长时间上涨,应该可以避免经济滞涨现象,难以避免物价上涨现象。或者加大金融或财政刺激,促使石油进口国家消费能力提高,弥补进口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国民消费能力的萎缩量,从而稳定生产能力,稳定就业。这可以避免经济滞胀现象,但是会导致通货膨胀速度提高
70年代的美国经济滞胀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