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彩电的“一样”&“不一样”


  3月26日,TCL在北京召开“真的不一样”2013年春季发布会,隆重发布了彩电高端子品牌Viveza,其首款产品V101同时亮相。

  TCL还借机推出一站式智能云服务平台Tcloud。依照TCL的描述,“在Tcloud智能云家庭环境下,TCL电视、手机、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实现在云端的互联互通,彻底突破时空限制——通过TCL手机轻松打开空调;在客厅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通过手机操控洗衣机;而想享受一顿美餐在电视上就可以调阅冰箱菜单,选择按什么菜谱烹制……”

  据悉,TCL集团2013年营收目标为850亿元,TCL彩电年度销售目标为1800万台。

  TCL的发布会到底给人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与会者一致认为,Viveza子品牌的启用是本次会议最大的亮点。依照TCL的说法,Viveza是全球第一个彩电高端子品牌,而此前,高端子品牌只存在于白电领域,比如海尔的卡萨帝和美的的凡帝罗。

  Viveza是西班牙语,意为“生活”。TCL透露,首款Viveza系列产品、46英寸的V101,定价超过10000元。

  借推出Viveza品牌之机,TCL还定义了“高端彩电四大标准”:1、设计上必须体现国际最前沿时尚元素,引领世界工业设计潮流;2、技术上必须突破产品传统技术架构,采用行业尖端技术锻造;3、配置上必须采用不同于一般彩电的材质、工艺和生产机制,带来高品质体验;4、服务上必须为用户定制尊享服务,带来一般电视所没有的高服务附加值。

  人们感兴趣的是:TCL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彩电启用一个子品牌?

  这需要从中国家电的国际市场处境说起。

  近年来,中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很大提升,但与韩、日家电相比仍然差距明显,中国家电在本土市场尚未完成品牌转型(部分产品已有突破,比如空调),在国际市场仍被视为中低端产品,这种局面持续存在对国际市场的开发极为不利。如何突破消费者对中国家电长期以来形成的形象认知?这是诸多企业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而推出子品牌,借机改善形象,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在这方面,丰田汽车有成功先例。丰田借助雷克萨斯品牌的推出,大大改善了产品形象。

  那么,未来Viveza会不会延伸至TCL旗下手机和白电产品?这个还是未知数,可能性是存在的,关键在于Viveza品牌在彩电上应用能否成功。假如大受欢迎,不排除很快就延伸至TCL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的可能。实际上,海尔当年启用卡萨帝子品牌,是针对在美国市场销售冰箱而设计的,目前已延伸至海尔洗衣机、空调产品,并从美国回到国内。

  同在2013年3月,全球消费电子老大三星刚刚发布2013年中国产品战略,将全球彩电老大与中国彩电老大对比,我们发现二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工业设计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三星S9以开创性造型设计自豪;TCL声称V101已荣获2013届德国IF大奖。

  据说,二者还有一点相似,三星全球工业设计团队超过1000人,而TCL同样为V101配置了豪华设计团队,其中不少人具备外籍身份。

  事实上,工业设计一直是TCL的强项,与国内同行相比,TCL彩电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当属新潮、时尚。但是,也有人认为,Viveza远未到“填补全球彩电市场高档品牌空白”的高度,TCL在高端彩电的路上才刚刚开始。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Viveza没有中文名字,这是TCL无意间的疏忽吗?在我看来,这意味着该款产品将以国际市场为主,因为在本土市场操作一个没有中文名称的品牌非常麻烦(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事实也是这样,海尔给Casarte命名为“卡萨帝”,美的给Vandelo命名为“凡帝罗”,就是为了销售方便。

  一位看过V101的记者说,她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即:高端(豪华)产品应该配置什么样的工业设计?这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什么叫经典。汽车与珠宝最能诠释“经典”的概念。经典,就是悠悠岁月沉淀下来的那一部分,因此,经典需要寂寞。而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弥漫着“急就章”式思维,总想一蹴而就,总想立竿见影,于是,经典总是与我们失之交臂。

  但是,属于中国彩电企业的并不都是好消息,越来越多人担心,中国彩电企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OLED时代归零。今年以来,韩、日彩电企业纷纷发力OLED,甚至LG已明确表示将于上半年向中国投放OLED产品,而中国主流彩电企业至今无一家有所行动。

  前不久,索尼针对TCL“全球彩电前三”身份公开质疑,强调按销售额计算索尼仍居全球前三。看来,TCL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前三(销量、销售收入同时进入前三)还有一点差距。

  调查机构的数据展示了中国彩电三强(创维、TCL、海信)真实的一面:止于目前,三家企业仍呈“胶着”状态,谁也未能把对手甩下。

  有趣的是,就在TCL发布新品牌战略的前一天(3月25日),海信刚刚宣布启用新VI标识。看来,通过启用新VI提升品牌竞争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