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武学》序言
刘君柏坚,湖南新化上梅镇人氏,乃余昔日同门。师兄在武术上天赋过人,加之一生从事武术技击实践,深得武学之精髓,走南闯北数十载罕逢敌手。日前,师兄将平生所学著成《梅山武学》一书,求序于余。余虽武学造诣不深,但感于师兄弟之情谊,只得勉而为之。
新化上梅乃梅山古邑,相传为蚩尤故里,这里环境险恶,民风强悍,民性尚武。“出操戈戟,枕居铠弩,刀耕火种,摘山射猎(宋·吴政尧《开远桥记》)”便是对梅山先民强悍民风之真实写照。且此种尚武精神一直流传至今,新化亦因之成为全国武术之乡。生长于斯之师兄自然受到潜移默化,更何况其父刘礼智文武双全,其远祖(第五代爷爷)刘正元曾因武功精湛,屡立奇功而于咸丰年间任贵阳总镇,诰授建威将军,钦点提督军门,赐懿勇巴图鲁(见《刘氏通谱》),为梅山武术之代表人物乎!
师兄是一个命途多舛却不甘命运摆布之传奇人物。他1945年出生时,在国民革命军中任军需官之父尚在前线与日寇鏖战,早与家里失去联系。师兄在襁褓中便由母亲带着东躲西藏,以致身体羸弱,甚于常人。
抗战胜利后,师兄之父解甲归田,原期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孰料国共内战爆发,其惨烈更甚于抗战。不久,共产党获胜建立政权。师兄之父虽一心报效国家、舍生忘死抵御外侮,从未与共产党交过战,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历史反革命”桂冠还是牢牢扣上了他头顶。此后,土改、镇反等各种运动,接踵而至,纵侥幸留得性命,但家道早已破落不堪。师兄亦理所当然地成了 “狗崽子”,受尽“红五类”子弟欺凌。
政治歧视、家道破落、同学欺凌,种种打击像无形利剑,噬咬着师兄幼小心灵。逆境可以摧毁弱者之意志和肉体,亦能激发强者之勇气和潜能。小学毕业后,深受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思想熏陶之师兄毅然缀学,立志仿效先祖,靠武功来光宗耀祖、扬名立万。
我国古有“穷文富武”之说。但被洗劫一空,经济拮据之师兄家里哪有钱财供之习武?更何况当时政府不准发展武术。虽然,师兄之父也有武功,但永无休止之批斗早已摧残其身心,因而根本不支持师兄习武。虽经师兄一再央求,偷偷传过他一些基础武功,却无法满足其鸿鹄之志。
自古“强者眼中无绝境,智者脚下有通途。”此后,师兄遍访名师。从60年代起,先后拜过民国时有“五虎将”美誉之顾汝章高徒杨竹如、峨眉武术大师柳森严之高足杨开道为师。谚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此,师兄不放过任何修炼机会,夙兴夜寐,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由于天赋异凛,加之勤学苦练,反复琢磨,师兄之武功进展神速,几年后已青出于蓝。
此后,师兄因生活所迫出走江湖,于1969年在湖北邂逅一位隐居深山老林、身怀绝技之江湖奇侠。几经恳求,这位在悬崖峭壁上健步如飞、靠打猎为生、不愿透露姓名和身世之怪侠终于被师兄之诚心打动,收下了师兄。怪侠传其秘传太极拳,使师兄窥得内家拳之精髓,从而大大提高了武术技能和体能。
1976年,师兄幸遇新疆武协副主席黄家震,黄是海内外武术名家蔡鸿祥之高足,曾任过上海市武术教研室主任,南拳北腿、内外兼修,为人豪爽。见师兄很有武术天赋,便收之为徒,且毫不保守地教其十八般武艺,还带其多次参加全国武术研讨会,使之结识各派武学大师以广眼界,从此,师兄武功与武学理论皆达到质之突破。
师兄学成后再闯江湖,首先在民间开场教武。按规矩,要打“入场”和“出场”,即学员学习前和学成后都要和师傅进行真拳实腿比试。其中有些学员原来武功已很强,有些学员则请高手来与师傅过招,更有甚者,当地或外地武艺高超者,常会赶来拆场搅局。故此,不少武师教完后,不仅得不到分文,还会被打得落荒而逃。此法虽有些野蛮,但也是考验武师真实武功之有效方法。师兄与“全国鹰拳之王”刘烈红就是因此而相识,因惺惺相惜而成为拜把兄弟。1987年,湖北省蒲圻市公安局长肖宇佳闻师兄徒手格斗18名持械歹徒获胜,特派特警大队长到新化聘请去湖北公安任武术教官五年。90年代,师兄应聘去深圳当保安部长兼总裁保镖十余年。
数十年来,师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大少数百战无败绩实非偶然。师兄除了天赋异凛、环境熏陶、名师指点、勤学苦练外,更重要之处在于通过实战不断总结和更新,博采众家之长,创立自己独特之技击方法。纵观师兄之技击方式,往往通过逆向思维来完成。比如:对方进攻时,按常理都是先化解再反击。但师兄却不管对方用何招式,总是以进对进,几乎一招即可定胜负。在他看来:只要对方进攻,就会有破绽,找到对方进攻时之破绽,就可轻而易举将之击败。因此,在师兄眼里没有对手之进攻,只有对手之破绽;没有对方之主动,只有对方之被动。此种对敌方式颇具战略眼光,和截拳道之“以无法为有法”、自然门之“自然而然”、形意拳之“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兄之武功虽然精湛,培养过不少全国武术散打冠军,其事迹亦曾被湖南都市频道和央视国际频道进行过采访报道。但事业上却极不成功。与其同龄之武师早已飞黄腾达,富甲一方,其门下弟子,也已声名显赫,家财万贯。师兄却从青少年时代起,始终颠沛流离,无法施展抱负,甚至无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而今已近古稀,仍蛰居于陋室中。其因何在?有人云:如果不谙厚黑之术和炒作之法,纵有通天本领,亦难立足。看来,此说不无道理。昔李广武功盖世, “如令生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然而,雄才大略如汉武帝者亦让其“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唐·陈子昂《感遇》)。”更何况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真才实学者岂能与吹擂之辈比肩乎!此外,师兄混迹江湖多年,难免沾染不良江湖习气;打擂台、除劫匪、抓歹徒、揭骗术、出手豪不留情,亦会招来怨恨;师兄授徒时虽然总是倾囊相授,但其精湛之武功亦让心胸狭窄者妒忌,甚至因徒手格斗18名持械歹徒之事被此辈陷害坐过牢。由于上述多种因素,导致师兄之优良传闻和恶劣传闻几乎相当,但不论何种因素,却至今没有谁敢否认师兄之高超武功。
所幸者,师兄呕心沥血,数易其稿所著之《梅山武学》终于脱稿。著书贵在创新,当今东拼西凑、胡编滥造、破绽百出之书充斥市场,浪费读者时间事小,误导读者则罪不可恕。师兄此书不仅将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还用严谨之科学观点,从生理学和力学上指出传统梅山武功存在之部分谬误并予以纠正。
此书深入浅出,理论部分系统地介绍了梅山武功之起源、发展、演变、成熟过程,各论部分则详细介绍梅山武功之具体修炼方法。从基本功到武术套路;从擒拿格斗到内功修炼;从内家拳到外家拳乃至医药伤科。为了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除介绍每一招式之组成,还做了动作要求和实用意义之重点提示,并附上拳照。
此书最大之特点在于:《梅山虎拳》、《梅山太极拳》、《梅山擒拿术》、《梅山杖》等皆为师兄首创,其套路不仅编排合理,且极有实用价值。其《梅山铁尺》则系祖上独门秘传,远非流行之套路可比。即使一套梅山人都会之入门套路《工字桩》,经过师兄改变打法后,已化腐朽为神奇,威力无穷。
《梅山武学》之价值,在于抛弃门户之见,传承梅山武术之精华,剔除其中之糟粕,使之发扬光大。以余之拙笔,殊难尽述,精微之处,还得读者心领神会。文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冀方家谅之,读者鉴之。
四维居士于冷水江市求索斋
2012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