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四六级考试回归社会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再接受非在校生的报名”的规定,已经实施了7年。然而,社会人员的报考路径并未完全堵死,各种代报名机构层出不穷,生意兴隆。这些机构公然宣称,只要交300元左右的报名费,哪怕只有初中学历,也可参加考试。更有代报名机构在其官方网站上声称,交4000元可保证免考通过六级,该机构内部人员甚至还称有替考“专设考场”存在。(人民日报4月15日)

  按照目前的考试规定,代报替考显然是十分严重的考试作弊,必须进行严查,才能维护国家考试的严肃性。更进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果四六级考试是社会化考试,完全由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只是为评价英语水平提供依据,考试自主报考,其报考不限定只允许在校生报考,怎么会滋生出代报名服务?另外,如果四六级考试除了评价学生英语水平外,没有被赋予其他功能,比如,与就业招聘挂钩,还有多少考生会对这一考试这么在乎?四六级考试只有回归社会,才能发挥其评价英语水平、服务英语教学的正常作用。

  我国大学四六级考试,之所以异化,根源在于这是由行政主导的带有垄断性质的考试,对于学校来说,本校学生参加这一考试的成绩,是评价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通常学生参加这一考试,并把这一考试与学生的毕业、学位证书挂钩,学校虽然称不把四六级考试成绩与毕业、学位挂钩,但只要将四级考试成绩作为本校英语课考试成绩,就实现“完美”的挂钩;而对于社会人员来说,由于不少用人单位提出四六级证书的要求,因此他们不得不想办法弄一张证书,以便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至于究竟有怎样的英语听说、运用能力倒不是用人单位关注的。

  从本质上说,由行政组织的考试,对大学的英语教学水平进行评价,还是行政评价,这会干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也会导致评价中的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滋生出各种乱象来。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指挥棒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却忽视基本的英语能力培养,是典型的应试英语、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

  另外,由于这一考试是由行政赋予权威性,因此,考试组织者对考生的权益关注并不够。即使安全事故频发,公信力遭遇质疑,但是来年考生还得报考这一考试,因为除此没有其他考试可选择。简言之,就是问题再多,考试的地位依然坚挺。如果是社会化考试,考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将由考试评价质量和服务水平确定,那些考试评价质量不高、经常出安全事故的考试,很快就会被考生抛弃,被其他有竞争力的社会评价取代而被淘汰。

  假如四六级考试能回归社会,那么,学校的教学将摆脱这一考试的影响自主教学,学生则自主选择参加。如果其评价质量高,选择参加者众,就会有生命力,反之,则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只有全面推进四六级考试的社会化考试改革,才能让这一考试回归到英语评价的本质,既提高考试评价的质量,为推进英语教学服务,也提高考试的安全性,减少各种作弊乱象。

  最近,教育部和一些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也在思考英语四六级改革的问题,推进其去行政化,回归社会化考试,应是基本的改革方向。只有淡化行政评价,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才能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事实上,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落实和扩大的办学自主权,推进教育评价从行政评价到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的转变。让英语四六级考试回归社会的过程,也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