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治理要打破各自为政的格局
刘纯银
据了解,为统筹推进新安江综合治理,近几年,皖浙跨省联动开展新安江流域治污。实践证明:两省围绕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等几个方面,把生态保护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一方面,支持关闭了流域内造纸、印刷、水泥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将其它污染企业搬迁至循环经济园区。另一方面,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并通过集中投入,重点解决了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区域规模养殖场、部分企业污染防治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当地“保护第一、科学发展”的政绩观进一步确立,百姓生态意识更加强烈,新安江上下游水体优良率得到了有力保护。
其实,联动治污并非新鲜事物,中外就有许多成功经验可参考。如为办好2008年奥运会,北京就联合周边省市开展大气治理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无独有偶,为治理酸雨和大气污染,欧洲各国早就能够协同控制;为遏制住光化学大气污染,美国南加州也是通过联防联控。更何况,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也不仅仅局限于环保一个方面。正如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卫梵斯所说:从1980到2010年,美国的治污政策使就医费用、因污染降低的劳动生产率、因疾病失去的工作时间、早死亡率、农业生产损失等等空气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大大降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实施成本,往往前者是后者的5到10倍甚至更多。这也充分说明:环保不同于其他问题,可以说没有联动就不会有事半功倍、一举多赢的好结果。
面对当前各地环境污染治理不容乐观的现状,尤其是“先污染后治理”、以及“跨界污染”问题很是突出的现实,笔者认为:皖浙跨省联动统筹推进新安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正如专家所说:“环境治理必须走出‘高速公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旧思路,形成流域一盘棋的治污格局,政府、企业、行业等要超越各自的局部利益。”这就需要上下游不同行政区域之间要建立水污染防治信息的互通机制,除了互通存量水污染企业的现状、环评信息,水污染防治措施外,特别是一旦发生边界水质异常或上游发生大面积水污染时,上游方应及时主动向下游方通报。另外,在完善区域环境管理政策、推动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健全环境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区域环境应急和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要加强合作。而推行这种机制的关键在于不能只局限于时间的统一,污染监测的标准是否一致,长效措施能否既注重区域差异也注重统一规划,真正实施的时候能否以排除污染为第一要务而减少在地区利益方面的纠结,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才能真正反映各地联动治污的决心与诚意。也只有这样,各地的污染治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一举多赢的好效果,“美丽中国”的建设才能走出一条切实有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