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拾金不昧,在公园捡到1亿元,全部都是10块钱的,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我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受到了表扬。”据《北京晚报》报道,近日,一篇篇“逼疯老师”的小学生作文被网友们纷纷转发。语文老师们说,这样的作文并非只是个笑话,“神一样的作文”背后的问题,是孩子们缺乏生活体验、缺乏情感交流。
在笔者看来,学生写出这样的“神文”,缺乏生活体验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国的语文教育,尤其是作文,并不是引导学生“我笔写我心”,而是充斥着套话、空话。这样的作文,在阅卷评分中,往往是比较“保险”的,即便拿不到高分,也比那些富有个性却具有“风险”的作文稳当,与其说是学生“神文”逼疯了老师,不如说是老师的作文题把学生折腾疯了。
不妨设想,如果学生有生活体验,知道现实中1亿元是怎样一个概念,把作文中的 “常识错误”改掉,写成1000元,符合生活常识了,就没有问题了吗?仍旧是编造出来应付老师的,只不过没那么离谱罢了。
我国的作文教学,一直倡导“主题先行”,要求学生不能偏题,观点要正确,比如表达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按照这样的主题,学生自然会依葫芦画样地编造。以助人为乐之类为题,本就是“主题先行”,是对学生进行灌输,结果必然是无病呻吟。语文教育(包括作文)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采取灌输方式,要允许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比如,同样是“助人为乐”的题材,可以给一篇简短的材料,让学生阅读,谈对文中人和事的看法,可以是赞成,也可以是反对,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语言流畅即可,这样一来,学生会去编故事吗?
我国的高考作文和大学自主招生中,已经开始尝试这种做法,就是给材料让学生作文,不拟定题目,倡导自由表达。但对于这样的调整,很多学生不适应,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是应试作文和灌输作文,写出来的还是宿构作文,用背诵的范文去套。这表明,要让学生学会自由表达,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客观而言,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师意识到作文的问题,可是却很难改变作文教学方式,他们也是被应试压力所逼,毕竟他们面对是中高考的升学压力,需要学生们写出让阅卷老师感到“满意”、能够得到更高分数的作文。有学生曾问我,高考给材料作文,可如果老师阅卷还是主题先行,要求观念正确,不是更为难学生吗?
说到底,不改变当前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就很难让学生自由表达,评价制度逼老师、老师逼学生,学生则让老师抓狂。今天“神文”引发的感慨,来日会被翻出来再吐槽一番。包括让学生体验生活,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整个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就围绕学生的知识教育在转,其他的教育,包括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都被边缘化。其实,学生们也知道自己写的是“神文”,他们要的是分数,不是真实的自我表达。这显然不是作文教育的真实目的。
谁炮制了“神一样的作文”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