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公安、质监、版署、知识产权局、工商等政府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在杭州联合召开“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共创电子商务健康环境”的深度合作启动仪式发布会。
事实上,过去数年来,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从侵权商品信息的发现、取证、确认、删除、处罚的维权体系。
阿里巴巴集团在会上透露,今年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平台主动管理,包括增加在资金和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投入,扩大专职的知识产权保护团队,完善后台智能管理的技术体系,进一步规范对涉嫌侵权行为及用户的处罚流程,加大处罚力度以及主动披露卖家经营指数和售后数据等。
打假必然假打,原因如下,不做详细解释。
1假货与淘宝网利益密切结合
2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3实体经营中假货现象并不好于网络
4社会对于假货的理解和认同
什么时候能看到淘宝网真正打假?
1竞争对手利用“打假”等作为竞争策略,威胁到淘宝网行业地位
2淘宝网规则不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和背离
3国家行业监管有效执行
4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有明显改观
有个笑话,中国学生问教英语外教老师“山寨”怎么翻译?老师愣了愣说“made in china”
制假售假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被大众接受,不同用户群体通过相应渠道来选择商品,渠道将自身信誉价值与商品的品质捆绑销售,并为此承担相应风险。而宣传中的“保真”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用户对于商品销售渠道的认同,以及风险评估正在与商品本身性质相分离。淘宝网上对于某些商品已经达到买卖双方和平台都形成默许的显规则,没有“正品标识,假一赔三”的商品,不用指望真实保证,博弈的条件在于消费者是否满意,不满意有相关的退货保证,商品的真假已经不是价值观的标准。打假成为噱头,成为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进行的表演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