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与工资收入增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随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收入增长方面的意见。这也体现了劳动成果共享的原理,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当前这一工作的推进也是任重而道远,阻力重重,面临的困难很多。笔者认为:其一、工作收入需要考虑工资收入增长的源泉,工资收入的增长,这些收入从何处来,当然是企业支付,既然是企业支付,那么企业从何处拿出这些费用,当然是市场。可是,据有关机构统计,80%的劳动者是在中小型企业工作,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甚至一小部分都面临关门的危机,当然这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如果都是要企业去承担这些成本,企业业主肯定想想办法逃避这些成本,甚至关闭企业,引起失业人群就比较多。因此,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只要关注最低工资的强制性措施,没必须去关注工资的增长,只要出一些指导线的一些建议。最低工资的上涨,企业也就自认了,况且最低工资也难找到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其实也应该遵循优胜劣汰的做法。有能力有贡献的人才就应该多拿钱,这样可以刺激他去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贡献,没有能力的人就应该拿最少的收入,也就是对他进行负激励。刺激进行人才的合理流动,让她重新寻找自己合适的岗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获取相应的价值。大家也很清楚的认识到,企业也并不是不肯出高工资,现在的优秀人才年薪几百万的并不少,优秀人才企业要离职企业方总是诚恳的挽留。但是没有能力在本岗位上不能发挥作用就是庸才。劳动者应该自醒,应该增加自己的知识、能力,提升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没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要求企业增加工资,还不如投资劳动者的技能提升。技能提升了,企业是不会解雇员工,同时也会很自觉的加工资留住人才。因此,加工资的事情是不需要政府插手的事情。企业会主动提高收入,劳动者应该提升技能,增加自己的含金量,只有帮助企业创造了财富,自己才有价值和贡献。其二、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降低公共出行成本,如果公共支出成本降低了,老百姓要钱干什么呢?当然这样可能GDP的增长可能带来影响,不要这种虚伪的GDP数据又何妨,只要老百姓感觉到实在这比什么都好。现在只有逼死企业,企业只有没有任何的商量被动接受。其三、在工资收入增长中怎样才能对中小型企业员工的工资增长呢?对劳务派遣工的工资增长怎么进行呢?行业性、区域性工会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呢?等等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笔者认为,政府可以对最低生活保障进行控制,不要涉及到一次分配,市场的市场交市场去做,劳动力没有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政府应该出资进行提升,而不是过多的干预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只有让劳动力进行优胜劣汰,才符合对市场的要求。其实,现在的国企劳动收入并不少,关键问题是工资差距不大,造成了大家都和谐,工资之间差距不大,因此造成不公平的现象突出。在企业发展和工资收入增长中,政府做引导,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劳动者需要将自己的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提高自己对工作的胜任能力,这样一定能够实现企业发展与工资收入同步增长。充分发挥工会的集体协商作用,让员工有表达诉求利益和协商的机制的通道。(刘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