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全球降息潮凶猛“围困”中国
导读:2013年5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降息后,韩国央行(韩国银行)2013年5月9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0%。这是韩国央行自去年11月起连续六个月保持基准利率不变后首次降息。波兰央行相继以刺激经济为名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013年5月9日,波兰央行决定降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降至3%。此前一天(2013年5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澳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75%,为1959年该行成立以来最低点位。此前一周,具有标杆意义的欧洲央行加入降息行列、印度央行则实现了年内第三次降息;此前一个月,以色列央行、土耳其央行、菲律宾等中小国家央行陆续降息。进入2013年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屡次重申继续持续量化宽松政策,每月购债850亿美元的规模保持不变,太平洋对岸的日本央行(日本银行)也以抗击通缩为名,在新任行长黑田东彦的带领下,在4月初实施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
美银数据显示,5月9日韩国央行下调利率25基点是2007年6月以来世界范围内第511次央行降息。如果加上今天的斯里兰卡和越南央行行动,降息次数已达到513次。除了还保持着月购资产850亿美元的QE4和近零超低利率的美联储,全球央行都正在或准备利用货币政策刺激实体经济。日本央行4月4日推出了本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宽松措施,在通胀率达到2%以前每月购买资产7万亿美元,购买范围扩大到所有期限日本国债、ETF和REIT。欧洲央行5月2日上周四降息至历史最低,对存款负利率持开放态度。次日印度央行降息25基点。澳大利亚央行5月7日本周二降息至历史最低。新西兰央行行长5月8日承认已经抛售本币,警告会再次干预。5月8日,瑞典财长也放弃了不干预汇率的立场,称不希望本币过度升值。
而波兰央行已经在5月9日意外降息25基点。韩国央行5月9日意外降息25个基点,试图以此增加出口、提振内需。5月9日下午消息,越南国家银行副行长阮同进河内表示,将把再融资利率从8%下调至7%,降息将于5月13日生效。他表示,越南国家银行还将把贴现率从6%降至5%。这是自2012年初以来,越南第八次降息,前次降息是在3月份。5月9日,斯里兰卡央行下调回购利率50基点至7%。斯里兰卡也宣布降息,幅度超出了市场预期;韩国银行昨日意外宣布降息。澳大利亚、欧洲以及印度均在本月宣布降息。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表示,继5月7日澳元意外降息之后,9日,韩国成为最新一个加入降息潮的国家。此前,印度、欧盟已纷纷宣布降息,美国继续维持低利率,日本则长期维持零利率。就在一周之内的时间内全球四大央行采取降息行动,意味着新一轮的全球降息潮已经风起云涌。量化宽松之风再起,让中国陷入跟进与否的两难境地。随着4月经济数据的公布,央行降息的传闻甚嚣尘上,由于央行刚刚重启央票发行,短期内难以降息。新一轮降息带有浓重的干预汇市的色彩,而这背后反映的是热钱大举涌入带来的压力。比如在韩国、澳大利亚,全德健分析说,最近的降息明显带有打压本币的考虑,因为从某些角度,当前这些国家的经济数据并不太差。在澳大利亚,9日公布的4月份就业人口猛增5.01万,失业率则降至5.5%,远远好于市场预期,新增就业是预测水平的4倍多。该数据发布后,澳元汇价应声跳涨。类似对本币走强的担忧在很多其他国家同样存在。比如在泰国,为了打压正处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的泰铢汇率,泰国政府官员近期频频喊话,试图干预汇市。泰国当局已制定了若干措施来应对热钱涌入,比如为外资持有泰国债券设定更长的期限以及对外资开征资本利得税等。新西兰央行8日突然高调宣布,已干预了外汇市场以抑制本币升值,而且未来可能出于保护经济增长的目的继续干预。这是该国6年来首次公开干预汇市。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认为,各国都旨在通过降息提振经济复苏,扭转国内的经济颓靡,但其引发的降息潮则加剧了各国对于本国货币汇率的担忧。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表示,考虑到当前全球增长疲弱、通胀放缓,以及需要打击货币升值,今年以来,在经济复苏放缓、财政支持有限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央行纷纷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全球资本市场迎来新一轮狂欢,而大量“热钱”再一次涌向新兴市场。目前世界经济处于新一轮全球大宽松浪潮之中。第一轮大宽松发生在2008年至2009年,全球主要央行默契地共同采取降息行动,全球经济得以在2009年中期后逐渐企稳;次轮大宽松从2011年后期开始,持续到2012年,在这期间,再度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美联储成为“主角”,而一些经济体则步入政策观察期。进入2013年后,全球大宽松步入第三轮,日本央行成为新的“领跑者”,而其他央行也不愿被甩得太远。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指出,促使多国央行出手干预的一大因素,是超宽松货币环境带来的热钱涌入,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世界银行对全球新兴市场资金流入的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量较上年同期激增42%,达到640亿美元。中国也不例外。5月6日,外汇局出台了一项专门针对加强热钱管理的通知,以期缓解外资涌入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9日时隔17个月重启了91天期央票发行,回笼资金的意图明显。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指出,各国都旨在通过降息提振经济复苏,扭转国内的经济颓靡,降息潮则加剧了各国对于本国货币汇率的担忧。此轮新一轮宽松政策“治标不治本”,央行开出的这种“止痛药”,短时间或对扭转市场走势奏效,但能否扭转经济颓势,则需要大打问号。与其说央行推动经济复苏的能力,不如说是制造金融泡沫的能力,并称“泡沫通常是经济崩溃的前奏”。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表示,全球各国纷纷降息的乱象,是以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发起的新一轮货币宽松带来的“连锁反应”。全球降息的“多米诺骨牌”继续向更多国家递推,韩国、波兰成为最新加入“宽松俱乐部”的成员。与以往相比,新一轮降息的货币战意味分外浓重。迫于美日欧等西方国家大举量化宽松带来的“热钱”涌入和本币升值压力,更多的新兴经济体不得不跟风降息或是采取汇市干预措施。中国近期不会跟随海外的降息步伐。若数据符合预期,政策可能没有进一步放松的紧迫性。大华银行的全德健则认为,中国目前并不具备降息的空间,一个主要掣肘因素是房价。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外新一轮的宽松浪潮,会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政策抉择更加艰难。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认为,中国是否跟进面临两难,降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降息或能阻击热钱,提振经济,但另一方面却不利于国内的房地产调控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面对来自内部的各种挑战,而推行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自然成为当前刺激经济代价最小的选择之一。目前一些新兴经济体在确定货币政策时已经面临两难选择:大幅降息虽可在短期内遏制资金流入、减缓本币升值压力,以此减轻出口行业的损失,但却有可能推升国内物价水平,令已然高企的通胀形势进一步恶化,同时推升资产泡沫,令整个宏观经济承受过热风险,加息则意味着本币将面临更大升值压力,也会吸引更多“热钱”前来逐利。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指出,中国有必要降息,一是经济内生性复苏动力疲弱的态势已明确。目前“开工旺季不旺”的局面,在宏调手段上已有必要给出宽松的信号。数量型调控手段在前几年已经用尽,在通胀压力较预期减缓的背景下,已有必要动用搁置已久的价格型调控。目前虽然经济不太景气,但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却始终居高难下,进一步弱化了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因此,也有必要通过降息等手段降低对标利率的各类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的整体收益空间。一方面降低实体经济的营运成本;另一方面挤出部分“食利族”资金来增强经济活力。二是继4月份日本将基础货币翻番的“大放水”、5月1日美国也决定继续执行每月购买850亿美元债券的量化计划之后。5月2日起的一周时间内,欧洲央行、印度央行,以及“与中国经济伴生”的澳大利亚相继宣布调降基准利率,韩国、泰国等亚太国家也正在欲图降息。在目前全球“比谁更宽松”的时代,如果人民币息口仍“稳如泰山”,息差的被动性扩大必然会导致更大规模的热钱流入,人民币必然会存在更大的升值压力,出口竞争力必然会被进一步削弱。
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指出,三是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工业与消费呈双弱态势,在经济系统性疲软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工业利润率在显著下降,除结构性调税之外,也有必要通过降息等手段来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增强企业经营层面上的防御性。同时,也有利于减缓地方融资平台、钢贸、光伏、船舶等不良资产集中度较高领域的财务风险。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禽流感”等事件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在较大程度上减缓了潜在通胀压力,原来顾虑步入上行轨道的CPI可能较长时间内维持在2.5-3.5%之间横向波动,不至于再出现冒升,给当前运用降息手段激活沉闷的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对降息比较敏感的房地产行业由于在一季度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透支消费,对购买力的提前消化也弱化了降息对房价的刺激性。因此,降息的时间窗口条件已经具备。从2012年5月份算起,我国的正利率周期已持续13个月(上一个正利率周期为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份持续了15个月),如果4-5月份开工旺季的经济数据仍是欠佳,则降息的概率将会显著提升。如果未来1、2个月内央行降一次25个基点息的话,并不代表开始进入了降息周期,其激发经济活力的信号意义要远大于实质性作用。
“把好流动性总闸门”,这是央行在《201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部署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所提及的。这也是2011年上半年之后央行首次采用这一说法。在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下一阶段央行会继续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准率、再贷款、再贴现及其他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而上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于流动性管理所采用的说法尚是“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此次提出把好流动性总闸门,是因为客观上央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加大。
一方面,一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长较快。2013 年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03.6 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有所加快。其主要是因为外汇占款增加较多,贷款同比多增,金融机构购买债券、同业运用等渠道创造的货币较多。另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加码,日本推出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部分央行继续降息,全球资本流动仍将呈现规模巨大、方向多变的特征,溢出效应增大,外部资金流入增多助推了国内信用的顺周期扩张,增加了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在此背景下,央行将如何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报告中也给出了答案: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及其他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降息将有助于欧元区在今年晚些时候实现经济复苏”,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则称,达成2%的通胀目标、抗击通缩顽疾是日本央行的最大使命,将从量和质两方面大胆推进货币宽松政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3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3.3%,比其之前做出的预测下降了0.2个百分点,美欧日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均谈不上乐观。此外,一些国家相继宣布降息,也是在积极防御其他经济体有意或无意造成的“竞争性贬值”波及自身。在日本央行推行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后,日元兑美元以及其他主要货币大幅贬值,尽管二十国集团并未点名批评这种做法,但其中一些成员明确表示反对。
韩国央行在9日解释降息原因时就指出,日元持续走低给韩国出口增长带来负担。澳元升值过快,对该国出口企业造成重创,也是澳大利亚央行决定降息的主要原因之一。自日本央行实施积极的宽松货币政策后,东京股市日经股指持续攀升,并于5月7日当天收复14000点大关。在美联储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下,美国股市自2009年3月创下12年低点之后逐渐回升。今年3月以来,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不断刷新纪录,前者站上1600点,后者拿下15000大关。年初至今,道指、标普和纳斯达克的累计涨幅约为14%、13%和12%。
一些发达经济体推出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外溢效应正在显现。巴西央行副行长路易斯?达席尔瓦此前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就曾指出,发达国家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产生了大量的流动性,加上发达国家普遍较弱的经济增长预期,导致大量资本涌入新兴经济体,造成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预期加强,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加剧,本币升值冲击国内产业。世界银行对全球新兴市场资金流入的分析报告显示,1到4月份资金流入量较去年同期高出42%,达6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