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创业板指数大涨3.72%,时隔两年之后再次攀上千点大关。1000点是创业板的基准指数,创业板指数自2010年6月1日推出以来,绝大部分时间在基准指数下运行,也说明自那时开始,绝大多数时间内投资者整体上是处于亏损的态势。因此,创业板指数重新站上千点,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与具有“风向标”之称的上证指数一样,创业板亦在去年的12月4日探底成功。如果说1949点是沪深股市的“解放底”的话,那么当天创业板指数探出的585.44点堪称创业板的“历史性大底”。自成功探底之后,截至目前,创业板最大涨幅高达76.68%,同期上证指数的最大涨幅却不过25.41%,创业板股价实现翻番的个股亦多达38只。显然,此轮上涨中,创业板将沪深大盘远远地抛在后面。
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创业板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其指数能够重新站上千点的大关,其实并非没有原因,而业内人士的观点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的认为,创业板如此强势,与A股所处环境有关。近期出台的宏观经济数据验证了经济仍处弱势复苏状态,基本面限制死了周期类的权重股。也有观点认为,创业板受到追捧,主要受益于部分优质创业板公司脱颖而出、业绩优秀,凸显出新兴行业、创新商业模式的高成长性,以及经济结构转型持续升级等因素。
其实,创业板表现抢眼,也与市场喜欢炒“小”的传统密切相关。炒“新”、炒“小”、炒概念题材是投资者炒作的主要方式,而且,相对于那些大市值的个股而言,由于目前市场人气低迷,投资者信心不足,要撬动大盘蓝筹股并非易事,更何况还需要巨额的资金。创业板的个股普遍盘子小,容易炒作,只要数额不大的资金,即可以拉动股价。此外,市场热衷于炒“小”的背后,是否会引发一波行情亦值得关注。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肆虐下沪深股市遭遇暴跌后,率先走强的板块即是深市的中小板。中小板的持续上涨,对沪深主板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是在那一轮行情中,中小板指数上涨幅度达到354%,而上证指数上涨幅度仅仅只有209%,明显差一个“档次”。
毫无疑问,创业板此轮大涨,盛宴的最大分食者是大小非,对于那些股价实现翻番的个股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股价大幅上涨,创业板大小非在套现时显然能够卖个好价钱,继而获取更大的利益。实际上,创业板大涨,减持的大小非比比皆是,其中更不乏“大手笔”出现。如5月13日是掌趣科技限售股解禁日,当天,该股以10笔交易记录成为当日大宗交易平台的主角,且成交金额高达3.41亿元。来自深交所的信息显示,5月前15天时间,发布减持公告的创业板公司就达到27家,且为历史高位,而今年以来则有78家创业板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创业板大涨背景下,产业资本减持凶猛,也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其次,某些机构投资者亦是盛宴的受益方。创业板今年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社保基金持有创业板股票比去年四季度增加5680万股,增幅36%。此外,QFII在一季度增持了461万股创业板股票,持股量环比增加25%。显然,社保基金与QFII都踏准了创业板的上涨节奏,从而享受到“被抬轿”的乐趣。虽然基金对创业板股票进行大比例减持,但其同样受益于创业板的大幅上涨。而在创业板实现飙升之后,那些高位介入的中小投资者,是否能够成为这场盛宴的分食者,则要看行情走势了。值得注意的是,中小投资者往往会接下“最后一棒”。
在指数跨上千点之后,创业板隐藏着的风险也无形中暴露出来了。一是估值偏高。创业板超过41倍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不仅高于中小板的30倍,更将沪深主板的11倍与20倍远远地抛在后面。二是产业资本大肆减持套现的风险。三是业绩不稳定与成长性方面的风险。当然,如果新股发行开闸,同样会对创业板造成冲击。
在市场各参与方享受创业板大幅上涨的盛宴的同时,如何防范创业板相关方面的风险需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特别是,当此前大幅减仓或踏空的基金重新对创业板股票进行补仓操作时,是否会向减持的产业资本进行利益输送,是否会向其它机构投资者实施利益输送,无疑不能“被漠视”。
创业板暴涨成为谁的盛宴?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