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在天津三十年》之十九:严复吊伯父之丧,送陈彤卤归闽


 19)严复吊伯母之丧,送陈彤卤归闽

                                   严孝潜

      1891年严复的二伯母在福州阳岐老家病逝,严复知道以后就致信从弟严观澜、观衍,吊伯母之丧:“本日得慎兄函,惊审伯母大人已归天上。伏惟伯母早岁宜家,中年茹苦,食贫之况,人情所难。然而蔗境弥甘,菊香晚节,寝门视膳,子妇承欢,珠宫含饴,孙曹秀范。凡兹后福之日隆,皆慰先人以憾。兄哭母之泪未干,即次之哀莫达,白云空望,红泪时浑,敬布知笺,诸祈素鉴而已。”

 

       信中“慎兄”是笔者的曾祖父严传慎,字习三。曾祖父有四个儿子,大儿子严家鹤,是笔者的祖父,又名鼎铭,铭官、又盘,严复在1921年1月29日给大儿子严璩的信中提到:“尚书庙工程,翰周自切嘱开帐后已不过问,难得铭官、朱孟文两人极力营干”;5月1日的信中言:“阳崎之屋,嘱令赎典,……当时闻系传慎伯居中,顷已信叫铭官前来,拟交其前往接洽也”当时祖父严铭官家居阳岐乡中严氏祖居“大夫弟”后座,严复、严观澜等一系则住“大夫弟”前座。

       严复二伯母和严复的母亲一样,都是早年丧夫,儿女皆年幼。严复的父亲严振先,在家中排行第四,是一个中医,医术和医德都很好,有“严半仙”之称,在1866年因抢救霍乱病人,受到传染,不治而亡,严复时年才12岁。严复的二伯父严恭诒,也是一个医生,卒于1868年,时严复的堂弟严观谰才11岁。原先两家都移居到福州,后因家贫清苦,先后搬回阳岐老屋,相邻为伴,直到1882年严复将母亲接往天津。1885年严复回闽参加科考时,曾带他的母亲一起回阳岐省亲,科考毕,严复和母亲带着年仅三岁的何纫兰又返回天津。1888年严复的母亲因身体患为哮喘病,不适在北方居住,又迁回阳岐,当时严观涛已去越南,观澜和观衍在南洋水师就职,都不在家,妯娌俩在阳岐老家相依为命,直至1889年严复的母亲病逝。所以严复对二伯母感情很深。

      1906年严复在“伯父恭诒公墓碣铭”中写到:“先大父秉符公生五子,其四分后诸昆,公其次也。复其显考于序为季,秉符公业医,公与吾父能述其业,有名于时”。是一个当时在福州南台岛很有名的中医世家。秉符的大儿子名恭明(生平不详);二儿子就是恭诒,生有观涛、观澜、观衍三兄弟;三儿子叫福胙,因肺疾早卒;四儿子就是严复的父亲严振先,生有二个儿子,长子幼夭,次子严复;五儿子名恭寅,号厚甫,是个举人,严复小的时候,曾跟他读书。厚甫也生有二个儿子,一个呌严传熙(又甫、熙官),1890年到天津,投考北洋水师学堂,1900年曾隨严复由天津到上海避难,后在京奉铁路万荘车站任站长。另一个生平不详。

      严复在1866年春刚刚结婚不久,8月父亲就亡故,因家境贫寒,只好摒挡一切,将全家搬回阳岐乡下,因祖屋当时已被质押一半,由他人居住,容纳不下,只好住在紧靠祖屋南面的二间小屋内。严复二伯父逝世后,其堂弟严观澜一家的处境与严复一家相似,一个寡母带着一群孩子,朝不保夕,环顾左右,无依无靠。严复的二伯母也由福州南台租船将全家移归阳岐居住。

        对於幼时的这些遭遇,严复一直不能忘却,在1915年应观澜之子严家驺(伯鋆)之请,作“四弟观谰六十寿序”时,还做了动情的描述:“吾长若翁(指:观澜)三岁,方吾失怙时,吾年十有四,而翁谨十一龄耳。其次年,汝大父(指:严复二伯父)亦弃养,两家贫相若,皆上存寡母,群众阶级立,环顾无以为朝夕资。当记某日,若大母(指:严复二伯母)从南台买船移家,归阳崎乡居。吾偕行。齿稚不习舟船摇簸,伏篷底眩卧呕嗀。天深黑,乃舍船登门,前步不数武,抵老屋;屋之半,当质未赎,为他人居,其南墻圯,上见星而下见土。若大母含泪指示余曰:‘幸祖宗留此百余年屋,粗为吾曹盖庇,不然,何所托足乎?’当时吾兄弟虽幼,皆悲不自胜也”

       严复原住在老屋南面的二间小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折除,由严观澜之子严伯鋆新建为中西结合的二层楼的小洋楼,也就是现在位于“大夫弟”南面的那座房子,与“大夫第”仅一墙之隔。不过在东面大门前,原是一个小花园,种有果树、鲜花等,与阳岐浦河边,只有一路之隔。

    

      1892年,严复写下一首激越悲凉的古诗《送陈彤卤归闽》,表达自己的科场失意与不满。    

       陈彤卣(锡赞)是严复同乡,时任北洋水师学堂汉文教习,在去年,1891年中举,今年科考又中进士,端居主事之列;而严复自已虽然已是北洋水师学堂会办,是陈彤卣的上司,但三次科考落弟,连捐带保才“以道员选用”,两相比较,感慨无比。

       现在陈彤卣要回闽,严复写下一首激越悲凉的古诗《送陈彤卤归闽》,送给陈彤卤。严复在这一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科场失意与不满的心情:

                                   四十不官拥皋此,男儿怀抱谁人知?

                                   药草聊同伯休卖,款段欲陪少游骑。

                                   君来渤海从去春,黄尘埃壒愁杀人。

                                   末流岂肯重儒术,可怜论语供烧薪! 

                                   嵌奇历落不称意,高阳酒徒兀然醉。

                                   长躯八尺两颐丰,高谈慷慨忧时泪。

                                   平生贱子徒坚顽,穷途谁复垂温颜?

                                   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

                                   问君秋水剪双眸,何独异我稠人稠?

                                   无双岂独楚王信,千秋无复文信候。

                                   君今长揖告我行,南风欲挂孤帆轻。

                                   闽之东门温泉温且清,荔阴如见挥巨觥。

 

       严复在诗中说:“四十不官拥皋比,男人怀抱谁人知?”当年严复已四十岁,在北洋水师学堂执教十二年,虽然当了总办,但只是“以道员选用”,还不是正式道员,所以严复称自已“四十不官拥皋比,男儿怀抱谁人知”,在诗中倾诉了内心的伤感和愤懑。他又说:“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由于学了横向书写的英文,在社会上被看作如同洋人。他认为科举落第原因在于“误习旁行书”,其实在晚清科场的极端腐败情势下,纵有实学真才,不走门路,也是很难考取八股功名的。何况,很难说没有人弄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