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与传播风险


  “中国好声音”创下的传播轰动效应不亚于几年前的超级女声。在那一轮的奇迹玩法中诞生的是湖南卫视、蒙牛两大赢家,这一轮出现的则是浙江卫视和加多宝。

  最后的决赛从19:40开始至零时,4个多小时的直播中,粗略统计有14轮广告播出。这也是节目播出以来,广告插播次数最多、总时长最长的一次。“中国好声音”插播广告创下15秒116万的天价;广告创收已超过1亿元,而这个数字待最终结算完还将上涨。

  无可置疑,这一次是电视媒体的成功,也是营销押宝的成功。

  不过,盛宴过后,我们隐隐地想起了沃纳梅克的名言:“我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其实这句天问更重要的含义是指出了传播运动中的风险,虽然每一个传播运动都有她的价值所在。

  再来回顾“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营销历程,从最开始的靓女愁嫁到今天的一动千金,什么时候才是广告主的最佳介入时刻?一秒三十万似乎不是个好的价位,显然太高了,但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这是个价值兑现的时刻,也是风险最小的时刻。难怪广告主这时扎堆往里挤,把广告价格炒上天。而加多宝进入的时刻呢?看似加多宝捡了个漏,我们不要忘记这个细节:加多宝这个位置是宝洁空出来的。“中国好声音”的最初的营销参数无法通过宝洁的评测系统,所以宝洁选择了放弃,这是理性的做法。换句话说,加多宝加盟“中国好声音”是一种押宝行为,也是品牌不成熟的表现。

  这就带来一个现实的课题:究竟如何评测一个未知项目的商业价值?

  竞争对手、消费者、市场空间、制作团队、创意、媒体价值,等等,决定一个传播运动是否成功有很多变量,哪些因素才是成功的关键,哪些因素又是中国特色下成功的关键,这些疑惑一直在困扰着广告主。在我们这个新兴的市场,恐怕扔掉的广告费不止一半那么多,不是还有好好的企业被乱投广告拖垮的先例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市场应该涌现出更多的宝洁式的沉稳,而不是加多宝式的奇迹。毕竟,品牌如同罗马,她不是一天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