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刘铁男因涉嫌严重违纪,被中央免去领导职务。这样的处理结果,完全符合公众预期。不过,面对此前的公开举报,有关部门“纯属污蔑造谣”的快速回应,一直令公众难以释怀。不过,执着于部门回应,无视刘铁男彼时作为部门局长的事实,则未免陷入另一种误读。
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才能消除公众误解,这的确是新闻发言人的重要作用。面对有关刘铁男问题的公开举报,当事人所在部门没有启动相关调查,未等纪检监察部门的结论就抛出“纯属污蔑造谣”的结论,甚至声称“报案、报警”。这样的处置,尽管今日已成笑柄,但绝非事出偶然。
必须看到,这种部门回应,其实与一些人将矛头直指的新闻发言人个体理应做出区别。作为一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必然要在单位领导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有时甚至直接在领导的授意下工作,自由裁量空间狭小,有时甚至可能还要迕逆个人意志。“纯属污蔑造谣”的快速回应,人们相信,这决非新闻发言人的本人意志。人们宁可相信,这不过是当事人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部门新闻发言人之口而对公众的质疑作出的抵赖。把这样的抵赖等同于新闻发言人本人,可能并不符合事实。如果就此对新闻发言人过分苛责,显然无助于人们看清事实背后的真相。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尽管这并非新闻发言人的个人意思,但它恰恰反应出当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语境。当单位“一把手”的独大权力不能得到有效约束,不仅个人容易发生问题,就连单位的新闻发言人的工作也难以正常开展。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是为了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之间架起直接沟通的桥梁。如果新闻发言人无法摆脱独大权力的影响,自然也就难以充当民意的“减震器”,而最终沦为给部门领导“捂盖子”的“灭火队”。此时,新闻发言的人所谓“发言”,不仅不可能让当事人获得清白,更可能让发言人乃至部门一起受到牵连,并为此蒙羞。
近些年来,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进步的事实无可厚非。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依然存在受“一把手”影响的种种不足。“纯属污蔑造谣”、“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人们正是从这些雷人的部门发言人的回应当中,看到了新闻发言人背后的部门作风,以及部门转变职能、推进信息公开的沉重步履。
当今的时代,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加多样。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民主、法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公众的权利意识更加高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闻发言人的担子确实不轻,完善相关制度,减少部门“一把手”的权力影响,切实发挥出新闻发言人在公众与部门间有效沟通的作用,可谓任重道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