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喜印龙马画创作品评


诗赠赵喜印老师
胡  韵
花甲添六峻气足,纵情书案壮新图。
轻描重抹夺精进,笔舞京华龙骏殊!
前贤因画马名于世者居多,前有唐人韩斡,其《照夜白图》,绘出唐玄宗内厩名马“照夜白”雄俊壮健之神貌。中有宋人李公麟,黄山谷诗赞他“李侯(公麟)画骨也画肉,下笔生马如破竹”。李公麟传世之作《五马图》,马之神逸与养马者之精瘦,对比何其强烈。后有今贤徐悲鸿,其《八骏图》画坛独步,其奔马雄姿英发,堪称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精、气、神的大写真!但是古今画坛以画龙马者居少,能在龙马画艺术上有所造诣者更是凤毛麟角。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
 
笔者认为中国画除了要有深刻的内涵和诗的内涵外,一定是黑与白、浓与淡、干与湿、动与静的交织和升华,是诗韵与意境结合音乐旋律的融合之美。画风要苍劲灵动,气势恢弘,体现了中国书画家的哲学思想、文学修养与美学观念。另外,中国画是表现笔墨和灵性的艺术,画中国画的人应具备很深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特别要具备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从而表现出人的心灵世界,展现人的精神风貌。
 
墨是一种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笔者曾有幸现场观摩赵喜印老师创作的过程,他在作画中常把碑刻技法运用其中,大笔重墨,写其意。在节奏中,流露出干湿浓淡的墨色变化,把龙的变幻以及马的速度水墨味十足地凿在纸上。以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理念。他不尚华丽,追求平淡古雅之风。聚散得体,疏密浓淡颇有章法,做到笔笔落实,笔路清晰,不以常规所囿,他用墨在前人的基础上熔入了自己的情韵和香韵。笔到墨到,无太大的虚实,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笔法有度。
 
赵喜印老师自幼偏爱画马,早期作品也是以马画居多,他所画的马,多是由感而成,充溢着独特的东方文化神秘色彩。从六十年代初至今,在漫长的50多年画马岁月中,他追求大气魄,大境界,与时代同步。早年他曾选择了挑战悲鸿大师的这座高峰,并得其精髓,几有乱真之作。后来又研究当代画马名家韦江凡和刘勃舒的画马技法,对各位名家的画从临摹到创新,在根植传统的技法的同时,又注意从各位大家的艺术中吸取营养,提取其精华,融古今中外于一炉。在长期探索磨练中,领悟民族魂魄和龙马精神同源的真谛,取龙之神,马之形,龙马交融浑然一体,展追月逐日之势,显珍禽异兽之灵。他在写实的基础上,坚持大写意的手法,以碑刻手法入画,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空间的虚实对比渲染龙的梦幻以及马的狂放飘逸和灵动神采。在追求天马行空的豪放的同时并大量融入自己的感情、生活、意境和哲理,尽情描绘着心中崇尚的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他的水墨大写意龙马画在似与不似之间,颇重神似。像书法中的狂草,飘洒着生命的灵动;像天空中的云雾,奔腾着雷霆万钧,隐隐有风雷之声,廖廖几笔,神采毕现,形成了自己狂放而不失经纬、洒脱而有力度、刚柔相济、气势沉雄的艺术风格。手法独特,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开创龙马画的先河。
 
应该说赵喜印老师是当代画坛一个对各个流派颇有研究并不断实践又取得骄人成绩的画家。他不仅仅吸收借鉴了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的画马名家的精彩、精髓和肌理处理,同时也认真研究前辈先贤们的艺术轨迹和耀眼成就。他不仅能读的进去,而且还能出的来,并将悟到的东西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既让人看到了笔墨功底和形的物象,又让人感觉到了灵魂的鲜活和精神层面的抽象。他的思维很活跃,甚至很跳跃,围绕着艺术的主线,不停地在闪现着睿智的聪慧。他的思维被放养,笔墨在快乐恣意中被松弛,而在他的随意中却透露出智慧的挥洒,给予龙马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赋予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新的生命力。从而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招牌式的笔墨文化。
 
他笔下的龙马若大鹏展翅,翱翔太空,自由驰骋,放浪不羁,神态各异,笔墨传神。不仅有着扎实的笔墨功底,而且有着深厚的书法的修养。于是,他的作品便显得意境高雅,笔墨清华,纵横恣肆,变化万端。这在浮躁的今天,在为艺精神严重失落的今天,在抢滩艺术市场的今天,就显得尤为可贵了。再加之,赵喜印老师严谨的作画态度,对待绘画近乎于苛刻的唯艺原则,就使得他的艺术作品,对当今社会艺术领域有了一份规范的标识和示范的经典。他以他的禀赋学养对今天所奉行的学术腐败的画外功夫,是一种有力的冲击,一种纯洁的荡涤。所以,艺术是要有一种精神追求在里面的,那是一个更高层面的艺术。拥有它你就拥有了登艺术之门,入神圣之殿的扶梯。在当今的艺术领域,这样的艺术家已然不多。
 
赵喜印老师作为古今画坛“龙马画的开创者”,有着清晰的艺术发展脉络和艺术成就轨迹。而他的大写意龙马画的创作也已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新的探索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独有面貌和符号。在他艺术实践的道路上,他的“成器”过程似乎在有意拉长。又加之其低调的市场意识,所以他的知名度与他的艺术成就不是很搭,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潜心研究古今龙画和马画的艺术探索和传神的驾驭能力上,以及怎样赋予它们更鲜活的灵性和神来之笔。他躲开了聒噪的书画集市,不去凑那一夜成名动则几十万上百万画价的热闹,以至于很多政商界的精英为了求他一幅画需大费周折还不一定能求到,这也是他的知名度与他的艺术成就不是很搭原因之一。但有时他甚至非常大手,不时传出他又把精品赋予知音的佳话,这就是赵喜印先生,藐视权贵,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敦厚,善良。
 
笔者认为艺术生命力所在就是独立、独见、独得、独具、独到、独有。进而创造艺术独有的美感,独到的艺术形式,和独一的艺术作品,从而为世界的艺术园地增添自己培育的艺术花朵。以使时代的审美成为一种新的审美形态,造就一代新风。难能可贵的是赵喜印老师首先做到了,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停留在神似的层面上,也不仅仅是追求神态各异的优美造型上,他向往的是对艺术的顿悟,以及更高领域的探索,他不追求太多的技法纯熟而泯灭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他更注重在略显生拙中凸显至深的性情。
 
 
平淡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不求进取,安于现状。平淡应是在奋斗厮杀后心如止水的安详,是闹中取静的一种大智慧,就像一滴感泉,换来一烁阳光一样。中国艺术和中国哲学认为喧嚣是浅俗的,宁静才是艺术的真谛。在当今画风暧昧的大形势下,赵喜印用50多年的时间一心一意地来描绘着他心中的龙马,他的画一扫绮靡之气,浑厚雄豪,风格别具,实在难得可贵。笔者认为,画格就是人格。没有人格就没有画格。一个人品不好的人,是画不好画的。秦桧写的字很好,也很多,但他是一个千人骂万人唾的奸臣,字写得再好,是流传不下来的。
 
龙马意会者,能绘龙马者,必须有龙的传人的气血,必须要对华夏多元文化的理解,必须有君临天下的气魄,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能画出这样气势磅礴的龙马。赵喜印老师用他的画笔定义了赵喜印自己独有的艺术模式,同时也借助于自己的笔墨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奔腾的思绪和着笔墨宣泄下去,挥洒出去,渲染开来,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赵氏笔墨。
后记
常言道:“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赵先生从最初的喜马、爱马、知马、识马、师马到画马。从马头、马尾、马蹄,马形、马象、马意中领悟马神,历经五十寒暑,潜心研习,终从龙之变幻,马之速度领悟到中华魂之“龙马精神”的真谛,取龙之神,马之形,龙马交融,浑然一体,手法独特,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开创龙马画先河。
 
其画法用笔洗练多变,画面典雅脱俗,下笔如飞,干净利落,有大匠不斫气概。所画之龙马已过数万余,予常叹其执著,赞其勤奋,更惊其挥毫速度之快,无人能及。每问之,其必曰:“龙马装胸中,落笔便疾风”。对龙马之情衷可见一斑。予观其所画之龙马,潇洒昂扬、变化无穷,有挟风雷而睥天下之势;恣意纵横、翱翔于云端,有腾骧起跃之势;神采骏逸、踏燕飚风、有崩颓山岳之势。可谓天马奔腾,横空出世;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享誉三秦,声闻京华,名传海外。实为画坛之人杰,其艺术作品,上至名流贤达,下至平民百姓,皆以得其一副画作而快哉!喜印先生,我之老哥,名曰:“墨池”。其人洞观世事,处事练达,亲山近水,大家之风。志趣相投者,不分贵贱,求画必得;性情不合者,芥千金而不盼。对友真诚直率,知交朋友甚多,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嗟乎!试看今日,繁华社会,物欲横流,逐名求利者众;沽名钓誉、欺世盗名者甚;不学无术、滥竽充数者,比比皆是。像先生这样痴心于书画,真才实学者已不多矣。古语云:“痴文者文必工,痴技者技必良”。祝愿所画之神马,誉满当世,千载共赏。先生见吾好文,嘱予作文记之。
七绝墨池 
一尘
妙笔丹青技艺真,胸有万马落笔神。
应知灵骏脱缰走,须怪当时画马人。
 
释一尘
癸巳年春作於古都韵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