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总美梦:又想免除几万亿巨债 还想涨价不受限制
铁道部取消后变成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在变成中国第一大央企的同时,也背负上了巨额的债务,官方的公布是2.66万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的说法是接近4万亿,但不管是多少,铁总每年需要偿还高额利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铁总最近确实顾不上其他的事情,他们的人一直在跑国务院汇报情况,想让国家把铁总背负的债务给免除了。他们说利息都还不起。”
当初铁道部投资决策,大手笔投资时不差钱;还是原来铁道部这些人,变成铁路总公司作为央企接收了这笔债务; 按照王梦恕的估算,债务(投资)有4万亿。依照投入产出的决策控制;当时没有听说有投资还不起利息的概念。何况国企的投资贷款利息一般仅在百分之五,这么优惠的投资贷款,仅单位改变一下名称,变成铁路总公司却向国务院诉苦:还不起利息;希望将其背负的债务免除。照此说来,4万亿铁路贷款投资贷款岂不又成了银行的死贷?如果国务院批准银行核销了这4万亿的死贷,贷款债务免了,但这巨额投资终归要有回报,将来回报的利润最终还不是落到铁总的腰包。
铁路总公司所说的债务太大“还不起利息”,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地方政府为政绩而大量投资面子工程,导致债台高筑,不能盈利的固定资产快速增长,物价也跟着快速上涨。有些“投资者”发财了,以权谋私承揽转包工程的“倒爷”、“矿爷”、“房爷”、“股奶奶”、“煤老板”等等,用车拉票子不出奇,亿万富翁海了去了。
铁路总公司所说的债务太大“还不起利息”,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地方政府为政绩而大量投资面子工程,导致债台高筑,不能盈利的固定资产快速增长,物价也跟着快速上涨。有些“投资者”发财了,以权谋私承揽转包工程的“倒爷”、“矿爷”、“房爷”、“股奶奶”、“煤老板”等等,用车拉票子不出奇,亿万富翁海了去了。
投资没有效益甚至还不起利息,谁的责任?
但铁路投资与其他投资不同,说投资铁路连利息都还不上,难以令人信服。看一看全国公路运输,货运市场是何等繁忙?运价是何等吓人?但货主们还得选择运价比火车高几倍的汽车运输,私人投运站遍地开花,搞托运小老板天天是夜以继日不停收钱,全国高速公路更是车轮滚滚,收费站二十四小时大把的进银子。原因就是铁老大停止了无数火车站的零担货运业务,不去挣这万亿的运费,而去适应“提速”。难道适应“提速”就要放弃盈利?铁路运输是独门生意,全国铁路站点星罗棋布,垂手可得的运费收入不要,方便快捷的运输优势不去利用,所谓“贷款还不了利息”,还应该从管理体制上找问题。
人员分流不减员很难破局 接近铁总的人士称,此次铁总的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安置,多少显得有些神秘,“没人敢说” 对于下一步该怎么走,铁总内部的人自己都心里没底,目前很多的问题都还没有理顺,所以根本还谈不到人员配置的问题,这些都得慢慢来,不可能一步到位,大家都还在观望。
绝大多数人都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去国家铁路局的,依然是公务员身份,留在铁总的,就需要脱离公务员身份,一家企业,哪怕是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最大的央企,其员工也不能既是公司职工又是国家公务员,很多人都愿意留在铁总,企业效益会更好一些。
铁总裁员的可能性不大,一是铁路本身就需要人,二是铁路部门包括各路局的“三产”都很多,即使有多余出来无法安置的人员,直接塞进“三产”就好了,“根本不存在裁人一说”。
在这次铁总的机构改革中,还盛传着一个让人很是心动的方案,那就是目前在职的职工可以提前五年享受退休待遇,这意味着,可以不来上班,但工资奖金什么都不少发,直到正式退休。实际上,这样的方案并不是首次推出,只不过之前的方案都是到退休年龄提前两年才能享受,而这次一下子变成了5年,如此一来,很多岗位就会空出来,“铁总在安排人的时候也就会相对容易一些了。”
实际上,“提前退休”曾经在铁路内部系统内摆过一次不大不小的“乌龙”,上世纪90年代初,某地方铁路局为了精简机构,减员节支,曾经在该局内部动员大家“提前退休”,并明确表示,不论年龄和工龄,只要提前退休的职工就可以享受正式职工平均工资的80%,这样实行几个月以后,某天领导突然发现卖票窗口的职工全部都退休了,一个人都没有了,究其原因,原来是很多人发现,上班一个月只能拿500多元,而提前退休后,一个月居然能拿到七八百 元,结果该局的提前退休迅速被叫停了。
有着10360亿元注册资金和20万亿元以上总资产的铁总,如今俨然取代中石油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央企。而且,其庞大的机构设置和职工人员,也可以号称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铁总成立之初饱受质疑,有人怀疑改革之后既存在中国铁路总公司这样的垄断巨头,又增加了国家铁路局这样的机构,机构增加了,能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各司其职?国家铁路局这样的副部级单位,能否对中国铁路总公司这样的正部级企业进行有效监管?
铁总成立之初饱受质疑,有人怀疑改革之后既存在中国铁路总公司这样的垄断巨头,又增加了国家铁路局这样的机构,机构增加了,能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各司其职?国家铁路局这样的副部级单位,能否对中国铁路总公司这样的正部级企业进行有效监管?
20多年过去了,铁路改革终于迈出了“政企分开”的第一步,虽然到目前为止,铁总与原铁道部除了换了牌子,其他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由于铁总的融资模式依然是依靠银行贷款和市场发债,因此资金的来源渠道依然不变。
实际上,不仅原铁道部有大笔银行贷款,一些地方路局为了维持现金流不中断,也是举债度日,一位路局人士称,去年连上海局、广铁这种在全路中算是效益排前的路局也需要跟银行贷款维持运转。
而今年的日子可能会更加艰难,2013年一季度,铁总亏损69亿元,这一亏损局势或许将蔓延至第二季度乃至全年。更忧心的是,铁总背负2.66万亿债务,光还利息就不是小数。
铁总目前是企业,所以其优先考虑的会是企业自身经营和效益,以前想提高运价,必须先上报国务院,然后交由国务院的某个小组充分讨论后再决定是否可以上调,但铁总作为企业,想要上调运价,自己就可以拿方案。
为什么光想着涨价?不想想铁路运输是独门生意,全国铁路站点星罗棋布的优势,垂手可得的运费收入不要,方便快捷的运输优势不去利用 。
既想让国务院免除几万亿的债务,又不想让国务院过问运价随便涨价,铁总的美梦会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