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变得理性,给予负责任的爱(6月1日)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而创造性地手段。比如小孩子缠着你要糖吃,要你给TA买玩具与衣服,或者是情人缠着要去看电影、吃大餐,或者是出去旅游,或者索取价格不菲的礼物。

孩子都有好奇的天性,探索对未知世界的追求,只有在跌了跟头,或者遭遇挫折之后,才能知道哪些是雷区,不能碰;但是当那种好奇到贪婪的本能形成习惯,并失去约束,其后果总是会带来重大伤害。让自己距离成功渐行渐远。

一个人经历成功大体会有三个阶段,首先是为成功者服务,为自己奠定基础;然后是与成功者同行,享受到相应的关注与光芒,最终是让成功者为自己服务,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在现实的压力与焦虑之中,我们都倾向于努力去争取展示自己的机会,闪耀夺目,名利双收,但是在利益分配的时候却很是纠结,不舍得让利。这无疑是让我们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这就导致我们很难把自我提升到成功者,并与成功者并行的高度,更妄论让成功者为自己服务了。

让成功者为自己服务,需要更为宽广的胸怀,需要更为包容的胸襟,需要更为平和的心态,而不是凡事斤斤计较,把别人的血汗钱据为己有,挥霍无度。

不要试图去说服别人,而要尽量去配合别人。没有任何人是可以被说服的,当你抱着说服的目的,就很难再有学习的心态了。因为在你看来,任何人都是可以改变自己,争取过来支持你的。只有放下身段才能借势而为,让自己能整合到别人的资源。

实际上,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整合身边的资源为自己所用,实现自己的梦想,赚取相应的利润。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那种挥霍的本能,比如孩子之于父母,女朋友之于恋人,或者是情人之于有妇之夫,或者是创业者之于投资人,或者是公务员之于国家财政,当自己认为有理由支配别人口袋里的财务,往往就会缺乏一些理性的束缚。毕竟花别人的钱永远都不会感觉心疼。

不管那钱是直接来自家人、恋人还是情人,或者是来自银行的有偿使用,或者是来自职务上的支配权,媒体都在进行大胆地去花别人的钱的诉求,一面是把别人的钱拿来给自己用,都在树立并传播一种把自己的钱给别人花的责任感。

既然是在花别人的钱,那么就不会有心疼的感觉。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就都只是拼命去寻找可以花别人的钱的理由了,那会让自己在内心有一种价值被认同的感觉。

不管是子女儿孙或者是恋人情人,都有权利让你花钱,同时也在把感情用金钱来衡量,一旦觉得你付出的不够多,或者是有人比你付出的更多,TA们就会转而投入别人的怀抱,还要把这种背叛的罪责归结于你的身上。

就如那个由于要钱被拒绝就当众打亲生妈妈的女孩,甚至是因为妈妈不能按时主动地给钱就用刀子把其刺伤的留日学生。或者到处以身相许认干爹,并在欲壑难平之后将干爹置身于公众视野之中的女孩们,或者如“宁愿在宝马车里哭”的女孩们的言行给我们带来的警示。

虽然从物质社会的逻辑角度,本无可厚非,但用奢糜的物质刺激去标榜爱与被爱,无疑是会受到传统良知的拷问的。

当社会重心从敬老爱老的孝道转变成为对最小的孩子的溺爱,也就开始朝向危险倾斜。毕竟老人尚且有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孩子原本对金钱是没有概念的,只是内心对于需求的无止境追求,而且很多都是超过自己的财务承受力的。孩子更多的是用本能来支撑自己的需求,“爱我就给我”,这是一种很危险的逻辑,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腐蚀,并逐渐变得龌龊。

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怨气冲天;特别是在周围的孩子们都享受王子与公主一般的待遇,而偏偏自己的家人要让自己节俭,攀比之下,或者自己的内心会膨胀,怀着就会朝自卑方向倾斜,这两种都是病态心理。

其实,无法给予理性的约束,是一种无能的体现,更是一种失职,因为在失去理性规范的惯性下,孩子们终究走上贪婪任性的不归路,悲惨的结局都是注定的,只有让孩子变得理性,给予成熟理性的爱,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贾春宝

2013年6月1日星期六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