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生军
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特权代表从来都不欠缺,银河证券超车事件只不过在重复前辈们昨天的故事。即便各有因由,破坏市场之风断然不可助长。
众所周知,银河证券推进IPO由来已久,但除了其内部复杂的股权和人事纠葛外,汇金系券商共存的“一参一控”始终是其上市的最大障碍。就在经纪业务滑坡、投行业务优势并不明显的情况下,面对着新锐券商的挑战,汇金系的老牌券商银河证券终于有望绕过上市的最大障碍,可凭借特批上市,此消息也引发了行业的极大震动。
上市路上的拦路虎
2005年,由于A股长期不振,大量券商濒临倒闭。当时,汇金公司先后对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进行控股,而旗下全资子公司建银投资则对南方证券、华夏证券、西南证券、齐鲁证券和宏源证券进行救助,最终控股了宏源证券,参股了西南证券和齐鲁证券。加上之前持有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 、瑞银证券,当时,汇金系麾下一共拥有10家券商。
2008年4月,国务院正式颁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后,证监会对证券业落实“一参一控”政策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无疑于给汇金系券商套上了一把枷锁,使得其整体发展并不理想,近年大有被新锐券商赶超之势。
作为汇金系券商中的一员,银河证券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在传统业务方面,银河证券是一家标准的老券商,拥有广泛的营业网点,因此经纪业务盈利在利润构成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市场的持续低迷,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已经出现了普遍的下滑。
从投行业务的收入来看,2011年银河证券的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为5.8亿元,位列所有券商第13位,但距离平安、国信等仍有较大差距。从2012年以来的情况来看,统计数据显示,银河证券主承销收入合计为1.27亿元,市场份额为1.96%,位列第14位。其中,首发主承销收入则为5890万元,市场份额仅为1.09%,位列第22位。
另外,在汇金系券商当中,银河证券一直以内部问题复杂著称。银河证券的前身,是由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全资的华融信托、长城信托、东方信托、信达信托、人保信托等5家公司所属的证券业务部门及证券营业部合并组建的。成立之初,银河证券派系林立,人员背景复杂。值得一提的是,证券业大佬胡关金在2009年9月曾出任银河证券总裁一职。但在担任总裁仅仅4个月之后,推行市场化改革失败的胡关金就被迫黯然离开了银河证券,从中不难看出这家老牌国企券商的人事复杂程度。此后,银河证券高层大换血,新的管理团队由股东方直接派驻。
众所周知,银河证券推进IPO由来已久,但除了其内部复杂的股权和人事纠葛外,汇金系券商共存的“一参一控”始终是其上市的最大障碍。
据媒体报道,日前银河证券已获得特批,IPO不再受到“一参一控”的限制,拟采取“A +H”模式登陆A股和港股 ,募集资金逾10亿美元,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银河证券将于2013年完成IPO,并成为继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之后第三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中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已基本确定为其A股承销商。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便解决了“一参一控”这个大难题后,上市到底能给银河证券带来多大程度上的改变,仍然有待观察。
冲刺IPO并不意外
截至2012年10月底,在证监会公布的排队待审名单中,共有5家券商分别处于落实反馈意见或初审状态,按提交IPO申请材料排序分别是国信证券,东方证券,东兴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和中原证券。
截至11月中旬,共有5家券商的IPO申请进入待审状态,但由于IPO通道淤积,2012年券商IPO申请的上会率基本上确定为零家。
早在2012年2月,国信证券便首当其冲向监管层递交了其IPO申请资料,但10个月过去后,依然处于“信息回馈”尚未进行预披。
而在国信证券之后,2012年4月中旬,东方证券的IPO申请也首次现身在了排队候审的名单之中,一个月后,东兴证券也向“首家AMC上市券商”的头衔发起了冲击。
2012年下半年递交上市申请的还包括了第一创业证券和中原证券,截至2012年年末,都在初审之中。
据监管层的有关规定,一般情况下,上市时间先后顺序是按照其排队过审的时间确定。而银河证券有望凭借特批IPO超车。与其他一般A股IPO相比,A+H同步上市的情况更为特殊,因此其上市挂牌速度远胜于其他一般仅在A股上市的公司。
“港股上市并无预披露程序和发审制度,故A+H股同步上市的公司,其H股的聆讯时间一旦确定,其A股预披露时间、上会的时间以及其发行的时间表便全部按H股的发行进程制定。”有知情人士如是表示。
据悉,国信证券此次IPO的发行档期则约暂定在2013年第二季度。而银河证券IPO的情况或在国信证券之后,东兴证券或东方证券之前。“银河证券IPO应是在2013年的第二、三季度之间。”有知情人士这样透露。
实际上,银河证券通过IPO加快发展步伐、提升竞争力的举动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在新锐券商纷纷冲刺上市之际,作为老牌券商的银河证券、申银万国等无不感到竞争压力。
特批背后的辩论
随着银河证券特批上市,豁免“一参一控”的消息传来,有市场意见认为此举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财经评论员周俊生认为,特批上市,在A股市场已经出现过多例,但有幸获得如此照顾的,一般都是大型央企,民营企业根本不可能得到如此照顾。某些大型央企在股权结构、盈利指标等某一方面不符合上市的法律要求,按理来说不可能通过发审委的审核,但在政府“特批令”面前,发审委也只能装聋作哑,用手中的权力将这些并不合格的企业送进市场。自然,这些利用政府权力圈到大量募集资金的大型央企进入市场后,尽管被戴上了“蓝筹股”的桂冠,但是,每一个“特批股”对A股市场来说都是一场恶梦,由于体量庞大,它们上市前后总是使市场风声鹤唳,股指急剧下沉,而由于这些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很差,因此它们能够给投资者付出的回报也寥寥无几。A股市场长期低迷,这种“特批股”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此次银河证券能够获得特批,同样是因为其控股股东汇金公司是大型央企,很显然,银河证券一旦以特批形式进入市场,证监会所规定的“一参一控”就受到了践踏,投资者的利益也就受到了侵犯。
而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一参一控”有其必要性,但也应当考虑到汇金系形成的特殊原因。“一参一控”主要还是为了防范风险和隔离风险。作为证券公司的出资人,如果对其对多家券商出资没有限制,对证券公司交叉持股也没有限制,会增加出资人的风险,因此而产生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也是问题。另外,考虑到资金在券商发展中的重要性,限制同一出资人对多家券商同时出资,也有利于券商充足的资本金到位,在追加资本金的时候也比较有保障。因此,在这方面必须强调出资人的实力和资本金完整性的保障。
链接
那些曾获特批的上市公司
1994年,中国证券公司集体整治的时候,中央汇金公司和其子公司建银投资将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中投证券、西南证券、齐鲁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宏源证券、瑞银证券等收归旗下。然而,2008年颁布法规要求所有券商限期整改,没有解决“一参一控”问题的券商不得上市。不过,汇金系获得了“法外施恩”,在其他公司必须在2010年底整改达标的情况下,汇金公司可以在2013年底达标。
2011年9月上市的中国水电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提示“报经国务院同意,本公司设立未满3年即可申请在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这就是业内戏称的“特批贵族股”。
另外,从2009年7月新股恢复发行以来,不少成立不足3年的企业均依照国务院“特批”的办法,发行上市。2009~2011年两年时间里,包括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国旅、中国北车、中国化学、中国西电、中国一重、中国水电在内的8家上市央企均属于此种情形。根据财经评论员贺宛男的粗略统计,他们在这两年间的募集资金约占整个IPO的1/4。
还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1月17日,招商证券终于迎来了期盼一年多的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的日子。在上交所上市首日,招商证券以31元发行,共募得资金111亿元。但在此前一年多,招商证券都疲于处理其所持有的大量博时基金的股权。
与银河证券所面临的大股东同时控股多家证券公司略有不同。招商证券当时持有博时基金73%的股份。而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的出资比例,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超过全部出资的49%。
但招商证券幸运地获得了证监会特批。2008 年6 月12 日,证监会作出证监许可〔2008〕806 号批复,要求招商证券必须在6个月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在6个月后使所持博时基金股权的比例符合中国证监会股权政策有关规定。当年9月8日,招商证券首发IPO申请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这被业内人士讥讽为“先上车后补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