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宣德:北上广的区域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北上广,三个中国经济的领军城市,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最高发展形态。在中国这个多民族融合,多文化聚集的国度里,北上广以其各自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深深地影响着在他们的土地上生存和发展的企业。

  行走于三个城市之中,辗转于三种文化之间,让我强烈的感觉到城市的文化烙印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的基因之中。北京企业注重与政府的关系,特别会整合资源借力打力。在行事风格上讲规格重形式,多少带有些行政气息;上海企业则更加倾向于“国际范”,对新事物、新文化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成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落脚地;广州的企业,它们更加务实,追求效率,善于抓机会,充分相信金钱的力量。对形式和文化类的东西不是很感冒。

  北京的“政治经济学”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强大的政治影响力,让深蕴中国“政治经济学”强大力量的企业趋之若鹜。北京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如果你的企业未来发展布局中,政府的影响因素占据着重要的比重,那么你就需要认真的考虑一下是否应当把你的企业总部搬到北京来啦。地方区域的政策再好,不如一个红顶子好。北京自古以来就是作为国家首都、政治中心的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从而形成了北京特殊的氛围,曾经有人说如此浓重深厚的政治氛围养成了北京人热情大方,温良礼让,又以“首都人”自尊自傲,讲究等级,重视尊卑,爱面子的处世态度。而在北京的企业也同样受到这种政治色彩的影响,形成了在京企业独特的办事风格。做事谈生意规规矩矩,按章办事,在保证目标成功实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形式。在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众多企业家注重和政府的关系维护和广泛关系网的建设,企业认为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上海富有包容性的“租界文化”

  上海文化具有特别强的包容性,这与其发展历史有着极大的关系。自古以来,上海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它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欧美文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区别于中国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尤其在是建国前,上海外国租界的出现,使得世界各国文化、经济等诸多异国“情调”的要素传入上海。各国文化经济等要素在上海逐渐交融,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逐渐吸纳了这些来自异国的文化经济要素,最终形成了自己多元化、包容性的经济文化特点。企业在这种氛围的发展下,虽然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但是却可充分利用这种氛围下创造出的各种机会和资源取得较快发展。 创新型的企业,喜欢标新立异的公司都可以来上海尝试一下,上海是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的地区。

  广州“不善言辞”喜欢埋头苦干,闷声赚大钱

  “开化太晚,开放太早”这是网上调侃广州时常用的词,相较于北京,没有那么大的政治气息,没有那么多的规矩。相较于上海也没有那么复杂的经济文化背景,有些地方看起来还多少有些土气。在这里的企业只是踏踏实实的做企业,注重效率的提高,企业的发展。其实三地对比之下我认为广州是中国思想最开放的地区,广州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几乎没有政治的冲动和热情,人民更加注重自己的日常生活,态度平和,是中国最具有市民社会因素的地区。广州思想的开放,典型表现在媒体舆论的相对开放。广州人十分实在,不虚荣,做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追求的从来都只是提高企业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广州的自由精神使得广州具有较高的市场生机,并且为企业提供了合适的发展环境。相较于北京和上海,企业更容易在广州立足并发展。同时基于广州开放的思想,在广州的企业注重创新发展,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在经济市场现代化时代,特别是在智能化了的时代,企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保证就是创新。创新即创业机会的较多,是创业门槛的较低。在这方面,广州比之北京、上海,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今天的北京、上海,基础弱的企业要想立足,已经是极其艰难,甚至几乎没有可能,而在广州则比较容易得多。在北京、上海,很多规模较大的企业,相应的是小企业的衰败,而在广州,大大小小的企业遍布广州整个城市。如果你觉得自己企业文化属于低调务实,喜欢直接不讲形式的,可以考虑广州这片土地。

  老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的道理一个地区特有文化滋养着在它的土地上成长的企业。北上广三地不同的文化特质,为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同的发展环境,选择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土壤方能让企业的发展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