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为何贫穷?


  经济陷入“橙色陷阱”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迅速衰退,百姓生活艰难。其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铸成大错。改革的最初几年,由于推行激进的货币主义改革方针,机械模仿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经济急转直下,通货膨胀创下了世界纪录,生产下滑幅度为前苏联各共和国之首。到1994年,GDP比苏联解体前缩水了三分之二,多数居民陷入贫困。直到上世纪末,大多数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时,乌克兰的经济下滑仍未停止。因此,乌政府发展经济不力,已为该国舆论公认。

  前几年,乌经济形势虽略有起色,但当权者严重的腐败行为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橙色革命”领导人打着民主、自由、富强的旗号,唤起了民众的憧憬,将民众卷入“革命”的洪流。但“革命”胜利后,政府并未变得透明和开放,经济、社会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大不如前,民众的失落感更甚于前。严酷的现实让许多人不得不问:“橙色革命”究竟给乌克兰带来了什么?

  季莫申科当政期间,为赢得民心,全盘否定了前政府的经济政策,转而实行高福利的“平民主义”政策,将2005年政府预算中的80%用于社会福利支出,提高工资和退休金。这种做法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后果: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投资严重不足、经济增速全面放缓。2005年,乌克兰GDP仅增长2.4%,创6年来的最低;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减少90%,工业生产增长也由上年的12.5%下滑至3.1%;拖欠的工资总额增长了15.9%。俄乌天然气危机爆发之前,世界银行曾预测乌克兰2006年的GDP增速为3.5%~5.5%,现在世行已作了调整,预测乌今年的经济增速将在1.5%~3.5%之间。同时,世行认为今年乌财政预算缺口将增大到4.2%~4.7%。

  政府尽管大幅提高了退休金和工资水平,却无法追上飞速上扬的通胀率和物价的脚步。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扬,比如猪肉价格一天一个样,房价一年之内上涨40%以上,一般房价每平方米达2000多美元,稍好一点的地段每平方米在3500美元以上,而当地人均月工资只有200多美元。

  大多数乌克兰民众并未感到生活质量有何改善,一些人的生活水平甚至有所下降。基辅市民目前大多还住在以前国家分给个人的“福利房”里。年轻人成家后或者租房,或与父母同住。买房对他们来说只是遥远的梦想。由于物价飞涨,民众去年多次在乌政府大楼前进行抗议。

  与民众困苦不堪的生活相比,尤先科的儿子安德烈却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尤先科本人也正在乌克兰风景如画的任齐亚峡谷滑雪胜地建造私人别墅。此前,尤先科已拥有3幢私人别墅和4座正式官邸,而俄罗斯总统普京才不过2座正式官邸。

  面对低迷的经济形势,乌政府开始实行重新私有化政策,将包括克里沃罗格钢铁公司在内的二十余家已完成私有化的企业,列入重新私有化名单,这大大挫伤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去年头9个月,乌仅吸引外资9.3亿美元,同比减少了7.2%。乌政府还不顾市场经济的规律,用行政指令干预经济,撤销自由经济区和优先发展区,取消相关优惠政策,使许多企业陷入危机。

  此外,尽管尤先科主张优先发展同美国、欧盟的关系,但乌克兰并未从中得到多少实质性利益。直到现在,美国在乌克兰“入世”的谈判中都没松口。尤先科政府的战略导向直接影响了乌国内经济的发展。

  目前,尤先科的支持率还不如他昔日的政敌亚努科维奇。民意调查显示,天然气危机之后,尤先科的政党“我们的乌克兰”支持率仅有13.5%,而亚努科维奇领导的政治集团支持率则达17.5%。

  据乌克兰社会意识研究局调查,目前只有12.5%的乌克兰人支持加入欧盟和北约;25%的乌克兰人支持与俄罗斯及白俄罗斯结盟;47%的乌克兰人希望乌克兰发展成为独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