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希腊政府没有满足国际救助方提出的政治保证,希腊新救助协议谈判被再次搁浅。这似乎也意味着希腊债务违约的宿命恐怕在劫难逃。
事实上,希腊只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缩影,在未来的几年内,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家庭部门将进入全面去杠杆化,信用紧缩、财政紧缩和消费紧缩3个层面的叠加效应,将使全球去杠杆化过程更加痛苦和漫长。
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试图通过扩大其资产负债表,向金融、居民与企业部门提供刺激来减轻财富缩水的冲击,进而控制去杠杆化的速度。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背负上了高达7.6万亿美元的沉重债务,其中G7国家今年到期的主权债务总额约7.3万亿美元,如果算上利息,全球主要经济体今年所需的再融资规模将超过8万亿美元,巨额债务及其巨大的融资缺口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样看来,降低总债务相对于GDP的水平已经成为全球性难题。资产负债表的艰难修复、中长期增长放缓以及主权债务危机解决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决定着世界经济的走向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一方面要为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寻找融资缺口,而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大规模减赤,实施债务压缩,其长期性和复杂性预示着所有的挑战才刚刚开始。2013年美国将启动10年削减1.2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的议案,而欧债危机的恶化与解决也意味着欧洲进入长期的去杠杆化进程,对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而言,同样面临着2008年财政刺激后积累的巨大债务,各国政府都将开始漫长的去杠杆化阶段。
比较棘手的是,政府“去杠杆化”步履维艰,金融和家庭等私人部门的“去杠杆化”同样长夜难熬。金融造血机制遭到严重破坏,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乘数大幅下降,金融危机以来英国降幅最大,从25倍降至10倍;美国从11倍降至4倍;欧盟则在10倍到8倍间徘徊。特别是在主权债务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欧美金融机构依然不得不面临着信贷标准收紧、坏账增多、融资困难等诸多麻烦,这将进一步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
“去杠杆化”还正在改变全球的需求结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疲弱的消费需求严重制约了发达国家的复苏进度,其家庭资产负债表遭受严重损害,居民消费总需求急速下跌,家庭资产的去杠杆化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既往的负债型消费模式。
然而,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留下的需求缺口很难补上,美日欧现阶段陷入了规模约为1万亿美元的总需求不足状态。尽管全球寄希望于亚洲新兴市场能够接过发达国家需求的“接力棒”,特别是寄望于中国内需能够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需求动力,但中国消费的增加并不足以弥补美国消费的萎缩。从数据上看,美国个人消费总额约10万亿美元,差不多是中国消费总额1.6万亿美元的6~7倍。因此,对全球而言尚有很大的需求缺口,世界经济将不得不面对“有效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之间的双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