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不再推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值得赞赏


  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近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上重申,中国政府不会再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而是通过改革促进增长和就业。我认为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2008年4万亿刺激经济的后遗症还没有完全消化和消除,如果再刺激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那会增加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虽然世界各国希望中国再刺激经济而继续高增长GDP,但一定会引起中国的通货膨胀,货币也会对内贬值,而对外却受国际货币压力又需要防止升值,这样不利中国企业出口,失去竞争力,也可能造成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也会造成就业市场压力,社会更加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是需要的,但不能仅仅靠大量地投资基本建设来促经济增长,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例如增加贸易进口国内急需的产品,减少贸易顺差,也可以适当地减少美元外汇储备,把投资组合趋于更加合理,而不是单一性。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及回报率比增加投资额更合适,也有利于环景生态保护,对于绿色GDP,效率GDP,民生GDP等可能更受民众的认可。如果局部地区需要刺激经济的话,我认为在西部贫困地区,也许可以适当地增加投资,但还是需要增加风险管理和控制。如果都在一线二线城市获得大量投资,风险继续加大,对于三线城市等等也需要根据地方负债率及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如果创造价值来获得真正的投资回报,而不是为了GDP而盲目地投资项目。

  楼继伟提到两年内服务业全面“营改增”政策。指出中国财税改革重点是推进增值税实现完全转型,将增值税推广到全部服务业,把不动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这项工作预计在一两年内完成,预计减税9000亿元左右。这也是很不错的方向。可为中小企业减少税务负担,也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样也会促进经济增长。在投资方向上,政府也应该引导一些科技创新,或者国家优先考虑的产业,例如医疗,养老,教育,虽然周期长些,增长慢性,回报低点,总比过度集中地投资房地产,或其他产能过剩的热门行业,金融机构也需要分散提供资金需要,增加对中小企业或创新技术的投入,避免各地重覆地投资某一行业,不应让资金猛投单一行业(如高铁,太阳能或风能),也不应该过度地利用金融杠杆作用(如房地产)。

  楼继伟认为房地产行业应对经济发展起到正常作用,这是对的。但是他同时认为没有人相信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当然大家都不希望看到中国经济硬着陆,愿望是良好的,但是如果不好好地把握系统性金融风险,市场规律是很难预测的,毕竟是规律,我们是否真正地掌控了这些规律。我认为中国需要对经济数据,金融数据认真地分析,是否各地政府有隐瞒,有虚报,有泡沫,到底各地方政府的负债多少?中央应该清楚,最重要的是这些数据是否足够精确可以让高层分析后做出正确的决策。跟风险投资一样,一旦中国钱多了,很可能会乱花钱,这是中国高层需要注意的,现在提倡节约型行政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对中国经济增长也是有帮助的。我不赞赏增加中国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应该适当地减少,尽量使用电子化,简化银行的一些手续,避免现钞空转,逐步地放开银行业间的竞争,只有竞争才会让经济实体获得更好的发展,银行本身是服务业,也是实体经济,但不能让一实体经济制约其他众多的实体经济。

  总之,中国新政府的政策还是很明智的,相信中国高人有智慧能让中国经济稳定地发展,少走弯路,慢一点总比倒退好,大家都愿意看到稳步发展,不愿意看到经济萧条。中国的经济改革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做,包括人民币的国际化,在金融系统更加健全时,也可以逐步地放开。中国汽车工业放开,现在也发展很快,金融,保险业逐步地放开市场,也会促进中国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而且也能解决很多就业机会,减少仅仅靠制造业来支撑中国经济大半天,在提高民众收入水平后,国内的内需市场也会逐步地成熟,但是如果房价过高,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国内内需消费市场。因此,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全盘分散组合,系统性经济衰退的风险就会大大地减小,那么中国经济就可以继续夯实后再度增长,在不久的将来赶上美国的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