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该如何看待日本也尊奉郑成功为民族英雄
仲尼之叹
2012年6月16日,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大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海峡两岸民众共千人参加大会,共同缅怀民族英雄郑成功,期间还举办了第四届郑成功文化节。
在中国的民族传统中,习惯地把那些抵御外族入侵的人尊崇为民族英雄。最著名的有抗击金兵入侵的岳飞,抵抗元兵入侵的文天祥,抗击倭寇的戚继光,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1661年,郑成功亲率大军二万五千人,战舰四百余艘,横跨台湾海峡,驱逐1624年就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国姓爷的名号响当当。
人们来到厦门会看到高耸的郑成功雕像,来到台湾也会看到供奉郑成功的庙宇建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日本也将郑成功奉为民族英雄,成为一个特殊的想象。在日本的一些地方,也有郑成功纪念馆。2013年7月14日,日本长崎县平户市隆重举行郑成功诞辰389年纪念仪式暨郑成功纪念馆开馆仪式。中国驻长崎总领事李文亮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福建南安市、台湾台南市、世界郑氏宗亲会的代表团以及长崎县、平户市的各界代表等共4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据说,郑成功有日本血缘,是其父郑芝龙早年流落到日本,与日本女人田川松所生。1664年起兵抗清,敢于与清朝对抗,吻合了日本敌视中国的需要。郑成功不投降满清,其后人长期割据台湾,迎合了日本企图霸占台湾的野心。郑成功成为日本人眼中第一个日裔子孙经营台湾的例子,甚至把郑成功歪曲为日本武士,还给他起了一个日本名字“和藤内”。
中国人尊崇郑成功,是出于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考虑。称赞郑成功不畏强权,敢于抵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现在,大陆与台湾仍没有统一,尊崇郑成功有利于开展统一工作。郑成功是从厦门出发,击败荷兰殖民者的,同时又是汉人,是民族英雄当之无愧,是民族英雄中的代表人物。
在一般人看来,同是一个郑成功,同时被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奉为民族英雄,岂不是怪事?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不觉得奇怪了。
中日历史上都有尊崇英雄的传统。日本是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书法、围棋、象棋等在日本流传很广。尊奉郑成功为民族英雄,看似滑稽可笑,实则各取所需。郑成功在中国人眼中是维护国家统一,打败外来入侵者的英雄。在日本人眼中,是日裔子孙经营台湾的典范。对待同一个人,中日的看法不同,各说各话,各守各道。
中国人宣传、推崇郑成功,对后人有特殊的用意和作用,对缓和与发展两岸关系有积极的意义,有巨大的现实作用。两岸的中国人有共同的意愿,共尊郑成功为英雄。三百多年来,郑成功始终是海峡两岸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
日本人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把郑成功的形象进行改造,以符合政治军事目的。在日本作品《国姓爷合战》中,郑成功成为在日本长大,有日本血缘的人。这出戏连续3年在日本上演不断,观众多大20万人次。
郑成功就是郑成功,他的人生经历没有改变,他的事迹没有改变。抵抗满清,击败荷兰殖民者,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只是中日两国对他的看法不同,他被赋予了不同的形象,成为截然不同的人物,但都是英雄,这种现象很少见。
何况,中日现在不是敌对国家,不是敌人,是近邻。几千年的交往不断。尽管有风风雨雨,问题不少,还不至于影响到这件事。理应相互尊重和理解。历史事实是真实的、客观的,谁也抹杀不了,只是看待问题。如何认识,如何评价,中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也难免,也属正常。
郑成功永远活在中国人心中,永远活在日本人心中,才是真正的永垂不朽。作为中国人,完全可以以平常心看待,平静看待,理解和尊重日本人的习惯和自由。好吧,郑成功是我们的英雄,也是你们的英雄。至于如何宣传、塑造、供奉是各自的事情,是各自的自由,自己管好罢了。无需多言,言多无益。(潘世东转载于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