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才发教授从教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3年6月29日)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久雨
关键词:宋才发教授;从教40周年;社会主义理论;成就述评
各位领导、嘉宾和师姐师兄、师妹师弟:
宋才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民族法学专家、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研究既是其早期学术研究的重点,同时也贯穿于他的学术研究过程,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研究方面。大体上来说,宋才发教授关于社会主义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是关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宋才发教授自1985年开始研究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连续在全国各地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论文,阐述在该问题上的独到见解。1991年,宋才发教授在其学术著作《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中,集中地、系统地探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精髓,涉及到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苏维埃俄国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苏维埃俄国的国防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建设等八个方面的问题。该书出版后,《光明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社会科学》等多家报刊连续发表书评,一致认为该书是一本“系统研究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力作”,1994年该书获得了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宋才发教授以理论建设为根本目的,联系当时的历史实际,尊重经典作家的本意,严格按照列宁的一贯思想脉络,厘清了列宁在社会建设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使一些长期含糊不清的问题得到了科学的、准确的阐释,对研究列宁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2004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宋才发教授的《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究》一书,该书是继《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之后的又一部关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研究的鸿篇巨著。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宋才发教授已经建构起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的完整体系。该书涉及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这本书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极具代表性。这些文章不仅仅是对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研究和梳理,同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其中,宋才发教授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的相关思想和观点的总结和归纳,至今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其二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研究。宋才发教授是我国最先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问题的学者之一。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宋才发教授先后发表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探讨》、《社会主义进步论》、《社会主义时代论初探》、《社会主义过程论初探》等系列论文,用以阐释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学术观点,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权威杂志全文转载。譬如,宋才发教授在《社会主义过程论初探》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之前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同时,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向着现代化迈进的实践过程。在此基础之上,宋才发教授进一步对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他认为矛盾的辩证运动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而这种矛盾运动正是社会主义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矛盾的协调与化解正是社会发展的显著标志。他在《社会主义发展论》一文中指出,不仅社会主义形态确立本身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社会主义要真正战胜资本主义,也必须要有大发展才行。在该文中,宋才发教授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发展论”做出了详细地论证。他在《论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一门重在研究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它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宏观地研究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变化和发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失误教训,提炼和概括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制度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科学根据。”该论断基本奠定了宋才发教授在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方面的基调,概括了他在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方面的研究范围和基本观点。同时宋才发教授还针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质、社会主义发展时代性等问题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并在1993年出版了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研究》一书,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为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1998年12月该书获得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其三是关于社会主义形态结构理论的研究。宋才发教授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基本出发点,对社会主义形态做出了具有独创性的分析和建构,尤其在“社会主义是否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问题上表明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他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出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社会形态。经济制度的完整性和客观性是其理论基础,政治制度的先进性与渐进性是其根本标志。他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构建及其价值评析》一文中,详细地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形态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为“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和基项。如果不了解社会形态,就无法理解人类社会,更不会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所以,宋才发教授从理论依据、现实基础等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形态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明确社会主义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之外,宋才发教授还对社会主义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认为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结构是社会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三者共同组成了社会形态的完整结构。“经济结构是决定一切的现实基础,政治结构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且与上层建筑紧密联系并处于社会结构中的平行的重要地位。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了社会主义整体结构的特殊功能”。他指出,“现代性社会结构的本质特点在于它的合理性、高效性。”于是他高屋建瓴地指出必须优化我国的社会结构。他提出的“社会结构的优化首要问题是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结构优化核心问题是农村社会心理优化”等观点,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政策参考。除了从宏观上研究社会主义的形态和结构外,宋才发教授还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索,对“一国两制”这种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基本结构形式,从理论上、形式上以及价值上进行论证,为我国“一国两制”的合法性寻找理论依据和价值依据。同时他还对我国所有制结构进行研究,认为发展私营经济是所有制结构理论的新突破。
其四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相关问题。如果说宋才发教授将列宁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作为其学术研究的起点,那么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形态结构理论则是逻辑中介,其最终落脚点是要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宋才发教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研究不仅广泛而且深入。譬如,他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个层次和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宋才发教授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出了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的观点,得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的实现是要分阶段的,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髓的结论。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相协调,坚持民主和集中相统一、自由和纪律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面,他提出法治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国家的基础。市场经济既是道德经济又是法制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既需要完善的法治体系作为保障,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定的民主实践的场所”。除此以外,宋才发教授还特别关注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通过一系列的论文梳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重要价值以及具体内容,对丰富和完善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探析》(上卷,下卷),全面展现了宋才发教授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学术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宋才发教授的研究重点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他从1992年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发表了《国有企业市场化的法律依据及其调适》、《论假冒商标罪的重新界定及其成之规定》等多篇论文,认为中国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与合作,就必须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法律体系。由宋才发教授主编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市场经济法》,以及个人独著的《WTO规则与中国法律制度改革》、《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规范与实务》等法学著作,为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出了极其重要的理论贡献。
以上四个方面只是宋才发教授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研究中的主要方面。宋才发教授长期致力于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不仅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同时还主持完成了一系列学术研究项目和学术研究活动,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宋才发教授关于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研究,不仅为他构建民族法学体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